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4月11日,一名学生走过待拆筒子楼前。北京大学南门区域的16号至18号筒子楼行将改建撤除。记者 秦斌 摄
这几栋楼前粘贴的告诉称,经校园同意,北大南门区域的16号至18号楼改建工程现已发动。据了解,这一区域将改建为学生活动中心。
4月11日,记者致电担任这一区域规划的北大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开忠,他称“详细事宜要向基建部问询”。粘贴的告诉便是以北大基建工程部和捍卫部的名义宣布的,落款日期为3月28日。
2007年,因撤除南门的27号楼,北大校方与社会舆论已发生过争议。校方解说,依据《未名湖燕园修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南门的16号至27号楼不属于文物修建,校方期望将这部分空间转化为教育科研用处。
因北大地处国际文化遗产颐和园的缓冲区内,所以校内禁绝建高楼,大部分高楼都只要3层至5层,校内组织和作业人员日益增多,校园的作业用地很严重。
据17号楼的一名作业人员介绍,校园已为他们组织好了新的作业场所,但正在装饰,还未启用。
16号至18号楼是一个独立的院子,3栋楼均为青砖仿古修建,开始为博士生宿舍楼,后改作为作业场所。现在,一些大树的树干已被“剃秃”,一棵树已被连根拔起,现场还有起重机和推土机。一名工人泄漏,这3座修建都要撤除,大概在本月中旬开工,该区域要建成学生活动中心。
上一年5月底,有音讯称北京大学取得捐款1亿元用于建造学生中心。其时北大校方就泄漏,学生中心要建在北大南门邻近。
“一进南门就有特别好的气场和感觉。”北大校友、环保人士冯永锋称,南门邻近的修建和树木是一片回忆。
依据材料记载,这批古典式楼群由闻名修建学家陶宗震参加规划,后被称为上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内容,民族方式”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古典修建方式的一种现代演绎。27号楼现已撤除重建;2009年北大又举行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新楼的奠基仪式,这座新楼将建在现在25号楼的方位上;16号至18号楼就在25号至27号楼的马路对面。
冯永锋以为,北大现在不需要大楼。从大学的功用来讲,主要是用于教育,其他比如在校园内供给宿舍和政工人员作业场所并不是大学最主要的功用,“要新盖的大楼是一个压缩性很强的修建,不是有必要的,乃至可在外租借。”他表明,这些决议计划要做到揭露,要在师生和校友知情的情况下才干做出合理的决议。
现在,有北大校友在网络上称,要起草“致北大校方的联名信”,呼吁留住南门这片修建和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