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铁道兵、工程兵和基建工程兵作为解放军兵种八十年代初全部撤编

发布日期:2025-04-12 20:11:12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

  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这些曾经在解放军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的兵种,现在慢慢的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你可能听过他们为建设国家、修筑铁路、打通隧道的故事,但你知道吗?

  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些兵种全部撤编,走向了转型的道路。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为国家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兵种,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正处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尤其是铁路建设,既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也是经济的动脉。在这样的背景下,铁道兵的出现可谓是历史的必然。

  1953年9月9日,正式决定组建铁道兵,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篇章。这支队伍的成立,既是为保障铁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也还是为了应对战时的特殊需求。

  铁道兵的起点,远不是简单的“修铁路”,而是承担了国家在战时、平时的重要使命。战时,它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平时,则肩负起国家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重任。

  大家知道,修铁路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涉及到复杂的技术、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大量的体力劳动。铁道兵的建设者们正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扛起了修筑铁路的重担。

  铁道兵的辉煌岁月始于1954年,那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成立,任务非常明确:为中国的铁路建设提供专业保障。此时的铁道兵,正如一辆开足马力的“专车”,没有一点犹豫和拖延。

  他们的工作重心是高速建设铁路,尤其是通过西北、西南等艰难地形的线路建设。你能想象,当时的铁路建设员,能在高山、沙漠、沼泽中铺设铁轨的场景。到了1958年,铁道兵成为了中国的一支“铁军”,他们的成就可见一斑。

  然而,这一切的光辉背后,也埋藏着深刻的变革预兆。到了1970年代末,国家经济和军队结构开始做大规模的调整。

  虽然铁道兵在铁路建设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铁路建设任务的逐步平稳,铁道兵的地位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再加上,国家决定精简冗余的军事力量,铁道兵开始面临被整合的风险。

  1980年代初,决定撤销铁道兵,并将其主要力量并入铁道部。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职能转移,更意味着铁道兵在人民解放军中的历史使命已结束。

  1982年,陈再道等铁道兵的高级领导干部亲自主持了撤编仪式,虽然心中充满不舍,但这一命令已经下达。撤编仪式上,陈再道提出的最后一道命令是:“脱下我们象征铁道兵的军装,让我们迈向新的征程。”此刻,铁道兵的最后一丝荣耀,也随风而去。

  提起“工程兵”,大家可能会想起那些负责修筑公路、桥梁和军事设施的“建筑大军”。从1945年中国解放战争开始,工程兵就肩负起了重要的任务。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工兵们不仅要协助作战、修建战场上的防御设施,还需要保障部队的后勤供给。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工程兵为部队打下了坚实的战后保障基础。

  直到1955年,这一时期的工程兵,既是军事保障的支柱,又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两弹一星到各类秘密军事基地的建设,工程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进入到19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开始加速发展,民用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地方政府和企业倾斜。

  这个转变,直接影响到工程兵的存在意义。由于国家对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变化,工程兵的任务逐渐转向了民用领域,在桥梁、隧道、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慢慢的变大的作用。

  1982年,随着军队改革的推进,工程兵被纳入了地方建筑设计企业的序列。工程兵虽然完成了大量的国防基础设施建设,但跟着社会建设和军事任务的逐步分离,它的存在开始变得不再必要。

  1983年,工程兵的撤编成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与铁道兵一样,工程兵的大部分兵力和资源都被转移到地方的建筑公司和建筑设计企业,成为了国家基本的建设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曾经身穿军装的工程兵来说,这次转型不单单是职业的变化,更是身份的转变。

  从战场到工地,他们的任务从“打工”变成了“修路”,从“保卫国家”变成了“建设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工程兵的转型象征着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

  基建工程兵的成立时间稍晚,它的诞生有着更明确的国家需求背景。1966年,正值中国“大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需要一支专业的力量来支撑这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建工程兵因此应运而生,承担了包括冶金、煤炭、水电、交通等所有的领域的施工任务。相比其他兵种,基建工程兵更具有“全能”性质,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到国防工程的多个领域。

  基建工程兵在上世纪7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你可能不知道,直到1979年,基建工程兵的兵力已达到了近50万人,涉及的项目包括电力、化工、机械、冶金等众多领域的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北京地铁的建设,正是在基建工程兵和铁道兵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的。这些从军队转化过来的部队,凭借其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特性,在国家的“重点工程”中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军队精简改革的推进,基建工程兵也难逃撤编的命运。1982年,宣布撤销基建工程兵,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唏嘘。

  经过一番过渡后,基建工程兵的残余力量逐步转移到了地方的建筑设计企业,尤其是中建总公司、城建集团等大规模的公司。这一转变,也标志着基建工程兵逐步走向历史舞台的尽头。

  基建工程兵撤销的背后,深藏着一个国家发展转型的重大信号。铁道兵、工程兵和基建工程兵的解散,其实就是对中国军队体制进行改革的一部分。

  军队的建设任务,逐步交给了专业的民用企业和地方单位。而那些曾经在艰难条件下“打拼”出来的兵种成员,最终也在经济建设的新时代中找到了新的位置,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

  中国军网-2018-02-09 15:33-永远的辉煌,致敬我军历史上消失的军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