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1969年10月,由于部队整编,原有的体系、编制已不习惯守备部队的要求。在建立守备4师之前,原支队司令部工程科科长费满昌调工兵6团升任副团长。原支队后勤部器件科长张庆苍(我父亲)升任后勤部副部长。后来,陈远照则出任四师营房科长。支队后勤部机械科长赵玉田调工兵12团升任副团长。再后来,4师司令部又增编工兵科、防化科、炮兵科等科室。
1969年10月,四支队在向阳市建平县整编为守备第4师,大批年青军政干部由外部队调入4师,直接影响到大批四支队老干部的选拔重用。老干部们天怒人怨,在这些老干部傍边,不乏行政13、14、15、16级,他们在原各部队中根本都是正团、副团或准团级,如支队司令部军务科长韩连成行政13级,其行政等级比一般的副师职干部都高,却在支队军务科长的方位压了四年,部队整编前调司令部任军务处长。这些老干部仅仅由于援越抗美,甘心高职低配出国作战,回国后部队忽然转隶,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康复原职等级,所以支队老干部们都十分思念。
特别是在安排4师政委与辽宁省军区独立一师政委的职位安排上更是另眼相看。二位师政委资格根本适当,1963年李凤桂副师级比张春榆提的更早。1974年,独立1师政委张春榆被直接选拔辽宁省军区副政委,反观四师政委李凤桂则被平调辽宁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直到1981年李凤桂才被选拔为赤峰守备区副政委,此刻,张春榆则又被选拔为赤峰守备区政委。所以,在对待4师干部的方针真实不敢恭维。
比照原四支队302团调归第二炮兵54基地后,1969年第二炮兵在干部安排上采纳“安排好老干部,保存一批战役主干,选拔优异年青干部”的方法。二炮政治部积极主动与武汉军区洽谈,将一批团、营、连的老别离安排到湖北省军区所属各市军分区、县配备部作业。尤其在团首长的安排上表现更人性化。如302团首任团长李兆勤升任河南洛阳栾川54基地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职)。302团首任政委尹世毅调回万山要塞升任副政委、政委。原支队政治部青年科长,1966年调302团任副政委的杨国章因亲属家庭成分高,不符合第二炮的政审要求,被调回第42军124师升任政治部主任。1970年出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军事参谋团政委,体育学院副政委。302团首任副团长李凤娥调湖北孝感军分区升任副司令员、司令员。首任副团长宫德禄回国后,调54基地174团升任团长。302团首任副政委王昊寿回国后,升任某医院政委(副师级)。302团首任政治部主任颜振苓回国后,升任某医院政委(副师级)。关于老资格的营、连级干部,大多数都升一级妥善安排到湖北当地军分区、配备部任职。
1969年10月部队整编,实际上也是一次“大浪淘沙”。部队首要任务变了,由曩昔以国防施工转向以守备防御前苏军进攻为主。原四支队大批干部、兵士转业、复员,还有一批干部充实到当地军分区、配备部。
连续调离的有4师政治部主任田筠圃(原303团政委,田克勤的爸爸)山东烟台龙口(黄县)人,1945年10月从军,1946年入党。长时间在第47军140师420团任职,先下一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安排股长,140师安排科长。1951年2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入朝参战。1960年9月,任47军140师420团政治委员。1962年3月,入中国人民政治学院学习。1963年7月,结业大学专科学历。1965年10月,调入工程兵第四支队修建303团任政治委员率部援越抗美。1968年,调入四支队任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任守备第4师政治部主任。1972年,调辽宁省阜新军分区任副政治委员。1984年离休。
原301团副团长王尚友调阜新任区配备部部长。支队司令部工程科副科长邹代忠(邹利军的父亲)调铁岭军分区任职。师政治部副主任毋树明(原工兵12团政治处主任)调凌源配备部任职,后调辽宁省军区后勤部向阳752库房任政委。
4支队、4师参谋长李成林调沈阳组成新的基建工程兵201师任副师长(后改编基建工程兵26支队)。
同期,支队所属工兵6团、工兵12团首要首长也都相继调出,如6团团长赵振声(赵勇的爸爸)、12团政委张守熙(张林的爸爸)一同调往工程兵五工区升任司令部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1970年,军委工程兵调工程兵五工区机关成建制移防湖北襄樊,整编为军委工程兵三工区别离任工区副主任和副政委。1974年,副主任赵振声带领三工区一部分干部兵士调徐州筹建工程兵干校(下一任工程兵指挥学院院务部部长离休)。1976年,军委三工区整编为基建工程兵51支队(1985年整编武警黄金一总队),张守熙将部队带往东北组成51支队后,回来襄樊任基建工程兵第五技术学校政委方位上离休。
李风云由驻湖南47军调入四支队301团任政治处主任。1968年,部队北上从属军区工程兵指挥,部队整编上一任四支队夏家河子留守处主任。1969年,部队整编调入四支队工兵6团任政委。后来李风云升任工程兵四工区任副政委,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兵12团团长孟昭源最终去向不知所终。
这一时期,四支队大院那些担负重任的父辈们,经常被调整到新的作业岗位。不仅如此,每年的干部转业也在大院中引起不小的波涛,每次都眼巴巴地望着许多从小一同长大的小同伴跟从父亲乘坐部队的军车驶离大院的时分,那份惆怅总在心头难以逝去。简直每年咱们都要在恋恋不舍中送行跟从父辈们升、调任或转业的小同伴们脱离,又在袖手旁观中迎来新的同伴,年复一年,这在师部家族大院再正常不过了,咱们早已习以为常,关于好朋友以照个相留个影相约,由于谁也不知道这一别何时再会?也许是一辈子再无联络,这段大院情结铭记于心底。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支担负镇守与防区结合部的雄狮劲旅,必需要配备思维、作风过硬的军、政主官。为此,原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38军军长,时任副司令员江拥辉亲身点名原38军113师338团英豪团团长,时任工程兵第五工区主任胡光,出任守备第4师首任师长。首位政委李凤桂原支队副政委升任,也是一位通过烽火久经考验老英豪。
胡光,1942年参与原东北军111师师长常恩多领导的“8.3”叛乱,投靠山东分局沿海分区抗日配备。历任八路军海陵独立团排长、东北民主联军1纵2师6团1营营长、四野38军113师339团1营营长、志愿军38军113师338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朝鲜人民军某部军事参谋,113师参谋长、榜首副师长,别离参与三所里阻击战、龙源里阻击战。粉碎了数倍于己优势配备美军的强烈进攻,荣获“万岁军”称谓!回国后,历任工程兵第五工区主任、守备第4师师长、外长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副军级)、旅大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
1969年10月15日,整编后的守备第4师首任师首长及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首长别离是:
师长胡光(原38军113师338团英豪团长,后调外长山守备区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参谋长)
政委李凤桂(原支队副政委、后调辽宁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赤峰守备区副政委)
副师长陈博荣(原工兵12团团长、工程兵104工程指挥部主任、四支队参谋长,后调锦州军分区参谋)
副政委汪仲贤(原工兵6团政委、工程兵104工程指挥部政委、支队政治部主任,后调沈阳警备区政委)
参谋长李成林(原工兵6团团长、301团团长、支队参谋长,后调沈阳基建工程兵201师副师长、26支队副支队长)
副参谋长宗凤亭(64军192师炮团团长调入,4师参谋长、后调本溪军分区副司令员)
副参谋长王敬堂(原四支队工程兵修建301团团长、4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后调铁岭军分区副司令员)
政治部主任田筠圃(原303团政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后调阜新军分区副政委)
副部长隋国勋(原支队后勤部副部长)、副部长张庆苍(我的父亲)、邢照山、吴庆锋,均是原支队后勤部老首长
后勤部政委于学友(原工兵6团政委,支队后勤部政委,4师副政委、锦州军分区参谋)
参谋长邵滋礼(原工兵6团副参谋长、后调基建工程兵201师603团团长、师司令部副参谋长)
政治处主任张凤翔(原工兵6团政治处副主任、后调基建工程兵201师603团政委、师后勤部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