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走进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五中队荣誉室,记者的目光会聚于双面旗号。一人多高的双面战旗并肩悬挂,占有了多半面墙体。旗号上遒劲有力的笔迹,是这支部队从烽烟年月传来的铿锵答复——
左面的旗号上,是“常胜连”这个荣光熠熠的称谓;右边的旗号上,是革新年代“攻无不克”的光辉战绩。
这是一支传奇的部队。该中队前身隶属于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一旅,自1937年组成以来,历经140余次战役,战功卓著。
年代风云变幻,迈向成功的脚步从未停歇。转隶武警部队以来,他们圆满完结多项严重使命,先后荣立团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41次。
伴跟着新年代变革强军的浪潮,该中队迎来新的时机和应战。怎样不负“常胜”之名?怎样持续书写成功?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新的年代出题,也是中队全体官兵为之挥洒芳华热血的猛进方向。
侦查、突击、狙击、搜排爆、救助……一支小队便是一个战役单元,每个专业像一根手指,紧紧攥成了雷霆反击的铁拳。
几年前,武警部队变革重塑,该中队功能使命呈现严重改动。新的课目、新的作战方式,给这个从前“攻无不克、无往不利”的英豪连队立起了重重关山——
“曾经看电影,觉得那种从楼上滑下来的动作特别帅。”中队刚转型时,二级上士刘兵对新的操练课目尤为等待。但第一次操练这个课目时,他严重得心怦怦跳,双手攥紧绳子,一点都不敢松。
中士胡乐卿还记得,为赶快构成作战才能,他和3名战友到兄弟部队集训5个月。第一次模仿处置突发状况,他还不习惯新学习的战术动作,全身别扭得不知道怎样来举动。
第一次触摸搜排爆专业,二级上士王佳铭难以忘掉其时心中的严重与振奋。但是,刚开端专业集训时,他看着弯弯绕绕的电路图一头雾水,搞不懂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攻无不克”的“常胜连”,从头站上起跑线。中队官兵背负着战旗的荣光,从0开端,向新的成功建议冲击。
烽烟年代,作为中队前身的五连曾赢得这样的点评:攻坚战,只需五连一上去,敌人就溃不成军;追击战,他们能忍饿耐渴,长期接连追击,直到把敌人消除洁净;歼灭战,他们会出乎意料地给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击……
“攻无不克的条件,是敢字领先。”中队长杨仕武说。当年,身处严格的战场,五连长辈敢用无畏的冲击扯开敌人封闭;今日,中队官兵只要勇于面临困难,才或许赢得成功。这个“敢”字,被中队写在队训最初,也写在这段转型征途上不断加快的脚步里。
中队学习室的“夜校”内,刘兵和其他警士聚在一起研讨操练大纲;千百次操练后,胡乐卿将生疏的战术动作变成肌肉回忆,回到中队又教给其他战友;参与集训的几个月时刻里,王佳铭捉住全部时机学习讨教,休息日还常常穿戴数十斤重的排爆服加练……
不到1年时刻,五中队探究构成大专业小会集、晋级过关等操练方式,探究出数十项有用战法训法。2021年,中队参与某严重演练。他们探究运用高科技配备,在实弹查验中完结命中率100%。
夜色如墨,笼罩幽静的营院。嘹亮的答复似乎穿破云霄,穿过悠悠年月,抵达悠远的烽烟年代。这是五中队每天晚点名的固定环节,替战役英豪答“到”。
行列中,五小队12名官兵的声响尤为嘹亮。这支小队,也被称为“周黑子小队”。在他们的宿舍里,安放着一张空置的铁架床。那是小队官兵专门为老英豪周黑子设置的床铺。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班长的周黑子带领全班兵士,攫取守城敌人的最高指挥部,俘虏了包含敌少将指挥官在内的250余人,周黑子全班9名兵士,无一伤亡。”提起周黑子的勇敢业绩,小队长张建星如数家珍。
每次使命降临,张建星都会带着全小队站在那张床铺前,指着满墙的证书和奖状给咱们打气。关于小队官兵来说,这位老英豪是他们最密切的战友,也是心中最亮的星。
永久抢先,永久冲击在前——这是一代代“周黑子小队”官兵身上永不磨灭的痕迹。张建星还记得,2018年第一次参与“魔鬼周”操练,他们每天像有用不完的劲,分明是不计时的课目,也要“追着跑”。
“你们五中队的这个尖刀小队,给人感觉便是不一样,像小老虎似的,骁勇得很。”导调组组长连连称誉。
2020年7月,支队安排建制小队交锋。杨仕武时任五小队小队长。一个接一个的查核课目、高低山路上的远程奔袭,让每名队员筋疲力尽。
到2公里操舟查核时,胡乐卿还记得,自己的双腿现已酸痛得不听使唤。窝在冲击舟狭小的空间里,他和战友咬着牙,奋力划过湍急的河流,豆大的汗珠不住地流动。腿抽筋了,他们就抽出腰带把小腿绑紧,再握起桨持续冲击。
桨板短促地拍击着水流,杨仕武一边划,一边扯着喉咙给队员们打气:“让他们看看‘周黑子小队’的凶猛!”
“最终,咱们比第二名快了3分钟。到岸上之后,所有人都瘫倒在地上。”胡乐卿说。
一次次冲击、一次次迎接应战,周黑子这一个姓名不再仅仅是非印象中那张年青的脸,更是队员心中勇于成功的崇奉。“12+1”,加的不仅仅一个姓名、一张床,而是一个崇奉和魂灵,紧紧凝聚着官兵。
“他们是英豪小队,咱们是尖刀小队。”一小队副小队长刘兵和记者说,每支小队都敢拼敢赢不服输,才造就了中队的成功荣光。
每逢新队员来队,刘兵总要对他们说:“行列里,咱们是排头;喊呼号,咱们也要是最响的。来部队从戎不会当一辈子,但走出这道门,你们就要对得起‘常胜连’这3个字!”
“我是‘常胜连’第6706名兵士!”在“常胜连”和“攻无不克”双面英豪旗号见证下,入队典礼上,最终一名新队员高呼着自己的序号,发誓成为五中队一员。
6706,是该中队行进数十年年月至今的官兵总数,它标志万象更新的现在,也昭示着无限或许的未来。时刻的齿轮悄然滚动,这支前史厚重的英豪部队,正踏着新年代的节奏前行。
2018年以来,中队阅历了10屡次“魔鬼周”操练查核。“曾经考的是怎样打破生理和心思极限,现在考的是以战术为主的小队全体作战和协同合作。原来是练身体,现在是练脑力。”杨仕武益发感到,改动的不仅是操练方式,还有他们和战场的距离。
“小队12名队员,抵挡2名‘暴恐分子’,咱们都认为不会有什么样的问题。”那天,作为搜排爆队员的王佳铭成功扫除4枚“炸弹”。但是,因为小队军力布置呈现空当,一名“暴恐分子”逃脱后遥控引爆了其他“炸弹”,王佳铭和部分小队战友当场“阵亡”。
烟尘刺目,模仿爆破设备的响声尖利尖锐,王佳铭和战友们又憋屈又懊丧。那天晚上,小队复盘现场的灯火久久未熄。剧烈的争辩中,每名队员都在寻求自己的答案——真实的实战,究竟需求什么?
时任小队长杨仕武受命对部分区域进行封控布置。抵达指定地域后,看着高低的山地、参差的树丛,他不由得蹙眉:“咱们接到的指令是单兵距离20米展开封控,但在这种地势条件下,单兵难以彼此援助,封闭线十分简单被突破。”
杨仕武抓住时机,暂时更改战役计划,将小队分红几个小组根据地势和树丛交织布置,成功完结封控使命,还活捉了“蓝军”喽罗。
“战术没有对与错,只要合不合理。”怎样在瞬息万变的战役中到达战役方针?怎样将每个小队锻形成锋锐的白、巩固的盾牌?……这些问号,一直萦绕在官兵脑海中。
学习周黑子的战役故事,重温老英豪怎样带领一个班出其不意夺下一个个高地,张建星总是不由得感叹那些精妙的战术思维和战场才智。
“现在,咱们相同以一个小队为作战单元,相同需求绝佳的战术思维和战场才智去赢得成功。”张建星说。
跟着技术革新,中队不断迎来新应战。新式枪械、单兵雷达、无人机……为这支英豪部队拓宽了战场鸿沟,带来了全新或许。“咱们具有光辉的胜绩,但怎样读懂未来的作战方式、怎样走向下一场成功,这是年代赋予咱们的新课题。”杨仕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