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本年76岁的胡景强,仍然记住当年踏上霍林河这片土地时的情形,那时的霍林河仍是人迹罕至的草原,四周望去都是荒山秃岭,连棵树都没有,牧民的蒙古包却是一座又一座。而现在,这儿现已变成了现代化的动力工业城市。可以说,他见证了霍林河几十年天翻地覆的改变。
胡景强,本籍山东,本来在吉林省白城市修建工程公司做钢筋工。因为钢筋被称为修建物的骨骼,所以钢筋工在修建业是个很重要的工种。1975年6月10日,伴随着周恩来总理对霍林河煤田的开发制作做出的重要批示,拉开了霍林郭勒创业制作的前奏,远在吉林白城的胡景强也因而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4月,因为霍林河煤矿制作需求,白城市各单位都接到调修建技工的使命,其时的调工并不顺畅,没有人乐意远离故土。但胡景强听到音讯后,却自动要求去霍林河。面临亲朋好友的不解,他郑重地回答道:“霍林河煤矿是总理生前指示开发的,那里更需求我。”就这样,1978年7月末,30岁的胡景强离乡背井,来到霍林河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扎根荒漠。
霍林河,蒙古语称霍林郭勒。其时这儿是由生产制作兵团开发的,胡景强也参与兵团成为中国人民基建工程兵。3500名民兵前进霍林河,既要捍卫边远地方,又要制作矿区。来到霍林河后,胡景强才第一次听到蒙古语,第一次感受到蒙古族文明的魅力。部队里有许多蒙古族战友,我们都共处和谐。当五湖四海的创业大军汇聚在霍林河畔,现代化的城市也开端孕育。从一排排矮小狭小的地窨子到灯光摇曳的工地,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寒潮滚滚,滴水成冰,而数十里矿山,却门庭若市,弧灯电闪。
建矿初期,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人们住的是板房,睡的是板床,板房四面透风,有时九月份还白日下雨晚上下雪,气候极端冰冷。冬天刮白毛风,雪花顺着板房的缝隙往里飘,我们都戴着皮帽子睡觉,有时冻得无法入眠。天天吃的是玉米馇子,喝的是白菜汤。胡景强同单位来霍林河的7个人中有5人真实没办法忍耐,想方设法托人找联系调回了老区原单位。但抱负和信仰支撑着胡景强,他当机立断地将芳华热血挥洒在这片远离故土的土地上。他还特意写诗明志:“夜来秋雨刺骨寒,山水冲来河水满。栋栋板房冷风透,板床薄被挡风难。立志霍林创大业,北风暴雪若寻常。艰苦磨炼英豪志,青松永不惧酷寒。脚踏荒漠头顶天,创业虽艰乐无边。劳作号子处处起,战地歌声处处传。总理指示记心间,开发霍林大煤田。立誓建成小上海,定让霍林换新颜。”就这样,胡景强和其他制作者们白手起家,风餐露宿,肩挑人扛,联合协作,在荒芜的土地上制作起了奇观。
作为事务主干,胡景强一向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技能。在部队期间,他带领兵士白日在修建施工工地拼命作业,赶工期,保质量,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晚间教兵士们看图纸学技能,前进技能水平。因为他体现杰出,被部队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三次。1978年冬天唐山大地震后,他还援建了唐山灾区,建成5栋抗震楼,为地震灾区做了奉献。
1980年退役后,胡景强又进入霍林河矿务局修建工程处作业。尔后的几年中,他先后举行钢筋技能培训班十几次,培养了100多名蒙汉族钢筋技能工人,把一些换上工装的草原牧民培养成有文明、懂技能的工业工人。一起,他也经过考试成为霍林河矿区第一名高档工人技师。从1985年起直到退休,他接连十多年被评为矿区劳作榜样荣誉称号、优秀党员。
40多年的风雨兼程,霍林河从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变成了富庶美丽的生态煤城,胡景强也从血气方刚的壮硕小伙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古稀白叟。在多年的日子作业中,他和当地的蒙古族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朋友们建立了深沉的友谊。
2008年胡景强退休了,但他持续发挥余热,被聘为霍林郭勒市关工委宣讲团团长、珠斯花大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屡次应邀去校园、大街社区和机关单位、企业讲课。最近几年,他还做了几场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的讲座。他先后安排了“五老”志愿者护学举动、“五老”责任监督网吧举动、“法制进校园”系列活动、青少年读书活动及演讲比赛等针对性的活动80余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3000多人次,还屡次安排“五老”及社会爱心人士展开捐资助学活动,累计捐款额达40000余元,其间他自己就捐了5000余元。这些年来,他先后被聘为通辽市委宣传部社科讲师团辅导员、霍林郭勒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宣讲员、“新时代讲习团”宣讲员等,自2011年起,他接连被地县两级政府和关工委评为“先进作业者”。2014年被通辽市文明委颁发“品德榜样”荣誉称号。201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颁发“自治区榜样退伍军人”荣誉称号。
胡景强说,霍林河矿区的制作便是中华民族联合前进的产品,当年蒙汉各族同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只发明了民族联合的前史美谈,还为通辽市奠定了坚实的工业根底,挑起了工业重点项目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