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信息

東部戰區海軍某基地23年援建4所山區小學

发布日期:2024-10-18 21:28:02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秋季開學后,東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機關工作人員的案頭又多了幾份計劃:為援建學校學生開設線上海洋文明教育課、組織官兵赴援建學校慰問和發放“啟航助學金”、向參加本年“走進浪斑白·一同向未來”夏令營的師生搜集反饋意見……

  2001年,海軍某基地開始援建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柔遠小學,后又相繼與位於陝西子洲、貴州銅仁、江西宜春的3所山區鄉鎮小學簽訂援建協議。基地捐資改进學校教學條件、組織官兵結對幫扶困難學生、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實踐活動。现在,其间3所小學已挂牌“八一愛民學校”。

  海風吹進深山,“浪斑白”與“紅領巾”溫暖邂逅。海軍某基地官兵跨过千裡,為山區學生打開了一扇面向大海的窗。20多年來,藍色的羽翼托舉許多山區學生完结學業、實現夢想,成為保衛祖國、建設家鄉的新生力量。

  圖②:“走進浪斑白·一同向未來”夏令營期間,海軍某基地官兵為參加拉練體驗賽的學生頒發紀念獎章。劉嘉 攝

  8月,海軍某基地邀請3所援建學校的40余名學生來到基地參加“走進浪斑白·一同向未來”夏令營。當曾經遙遠的大海和威武的軍艦逼真地出現在眼前,學生們一会儿沸騰了。

  “曾经孩子們隻在屏幕裡見過大海和軍艦,當他們真实走進軍營、來到碼頭,觸摸軍艦的艙壁、和官兵面對面沟通,遭到的觸動就深得多。”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柔遠小學的帶隊老師說。

  “‘海上猛虎精力’,便是打不垮的鋼鐵脊柱、磨不掉的戰斗精力。每当急難險重担務,‘海上猛虎艇’官兵都會當先鋒、打頭陣,這是我們的光榮傳統。”本年的夏令營活動中,基地官兵專門為登上艦艇參觀的學生們介紹“海上先鋒艇”“海上猛虎艇”兩面戰旗。資陽艦干部劉祎瑋帶著學生們攀舷梯、下艙室、上甲板,在鮮紅的戰旗前講述“海上猛虎艇”官兵當年勇敢戰斗的故事。

  柔遠小學四年級學生李振嘉站在后排,拼命踮著腳,想要看清戰旗的樣子。“我還是第一次離英豪的戰旗這麼近。”李振嘉說,“沒想到戰旗的背面有這麼驚心動魄的故事。長大今后,我也想當海軍,保衛祖國的海疆。”

  在基地援建的4所小學中,柔遠小學是援建時間最長的一所。柔遠小學校長高發介紹,該校學生多是邻近村庄的留守兒童。基地開展援建以來,海軍官兵每年來學校同享海洋科普知識、講述海就任務故事,還邀請學生參加夏令營活動,開闊了山區學生的視野,許多學生因而樹立起未來的目標。

  “山外的六合不隻有黃土和沙冬青,我要好好讀書,將來去看大海,見識更廣的国际。”聆聽海軍官兵講述在遠海執行任務的經歷后,柔遠小學三年級學生尚婷婷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

  “曾經,是你們的到來,帶給我對未來的神往。现在,我終於和你們一樣,經過尽力實現了夢想。”本年夏天,海軍某基地收到一封來自軍營的函件。

  寫信人是陸軍某部戰士張夢昕,畢業於柔遠小學。本年5月,張夢昕第一次在專業交锋中獲獎,他當即寫信將這份喜悅與引領他走向軍營的基地官兵同享。

  20余年來,軍營的元素出現在柔遠小學校園的宣傳欄、班級的光榮榜,軍旅夢想也鋪展在學生的未來裡。

  無獨有偶,上一年“八一”前夕,畢業於柔遠小學、现在在東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执役的周一哲回到母校,為學生們講述隨艦執行海就任務的經歷。

  “這些年,校園裡的海軍元素越來越多,部隊援建的成效也日益凸顯。”高發說。

  2016年,基地同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三川口鎮中心小學簽訂援建協議。學校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融入海軍文明、軍旅元素,定时邀請官兵遠程講授國防教育課,為學生們講述海軍戰斗故事、英模事跡。基地還在校園內建設海軍主題展室,參觀軍艦模型、了解海軍歷史,成為三川口鎮中心小學的一項特征國防教育活動。

  本年“七一”前夕,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中心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征軍事體驗項目展现活動。軍事體驗場內,旗語操整齊劃一,軍體拳喊聲震天,學生們身穿融入海軍文明元素的校服,展现多項軍事技术,精彩表現贏得陣陣掌聲。

  田坪鎮中心小學校長告訴筆者,基地於2022年開始援建該校。結合學校實際,基地為學校建設了文明長廊、軍事體驗場等設施。開設一系列軍事體驗項目,是基地在該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特征舉措之一。

  據統計,援建以來,基地共在各學校開展國防教育宣講100余場,邀請師生代表參加夏令營等活動10余次。4所學校的畢業生中,有43人參軍入伍。

  前不久,執行任務歸來的銅仁艦官兵給田坪鎮中心小學老師打去電話,詢問各自結對幫扶學生的近況,聽到老師們的回復,官兵放下心來。

  出海執行任務期間,銅仁艦干部吳敬堯和戰友們每抵達一個航跡點,都會在歇息時拍攝海上的相片。“這是我們的習慣。”吳敬堯說,“我們會把這些相片打印出來,隨函件一同寄到學校,讓山區學生和我們看到一樣的風景。”

  銅仁艦官兵心系銅仁學子,宜春艦也是如此。2022年末,在宜春艦積極推動下,基地與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竹亭鎮中心小學簽訂援建協議,為該校创新校舍,整修操場、購置圖書。那次,竹亭鎮中心小學領導道出了困擾他們許久的難題:教師隊伍水平有限、優秀人才難以留住。

  使用駐地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基地定时邀請駐地市級以上優秀教師與竹亭鎮中心小學教師沟通經驗,為山區教師供给學習培訓機會,並聯合學校組織“優秀教師”、教學質量獎等評選,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

  上一年末,在竹亭鎮中心小學援建座談會上,基地提出由他們牽頭與有關部門協調,树立教育資源同享機制。老師們得知后高興地說:“現在,我們山區教師有了更多的培訓機會和更好的發展远景,這都離不開海軍官兵的支撑和幫助。”

  近些年,該基地還在4所援建學校所在地鄉鎮開展“軍民魚水情深·攜手連心共建”幫困解難系列活動,探究將教育幫扶效果與鄉村振興有用交融,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建設。

  春風育门生,新芽競粲然。现在,從各援建學校走出的學生以各種方式續寫著山與海的情緣。“感謝海軍官兵對山區學子的關愛,我會扎根家鄉,把這份溫暖的火種繼續傳遞下去。”一位曾就讀於柔遠小學、大學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的學子說。(劉禮鵬 涂宇鵬 林彬)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