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信息

口述拓荒史两万工程兵集体转业为早期深圳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二)

发布日期:2024-07-25 13:15:00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艰苦奋斗的拓荒牛精神,是早期深圳经济特区精神的核心。面对40多年前刚刚成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基建工程兵服从中央命令,一路向南。是深圳“拓荒牛”们挥洒着汗水,凝结着心血,不惧困难艰辛,不畏烈日风雨,浇铸特区的一砖一瓦,淬炼特区的时代精神。

  为还原深圳早期建设时期的真实历史,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拓荒牛”精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特此为大家推荐邹旭东所著书籍《梁湘在深圳》,并精选第一章《城市奠基》进行“口述拓荒史”专栏连载,共计三篇。旨在为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真实的拓荒历史,共鸣“深圳人”的家国情怀。

  在这之中,由工程兵1团承建的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栋20层高楼深圳电子大厦,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为了准时完工,基建工程兵投入了九个连的兵力,夜以继日地奋战。顶着烈日,战台风、斗蚊虫,喝泥水、住草棚,战天斗地,虽苦犹荣。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忙碌,电子大厦终于提前一个月正式竣工,且实施工程质量优良。当时国家容许的垂直度偏差是10厘米,而电子大厦垂直度偏差不到5厘米。

  基建工程兵对深圳特区早期建设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他们在深圳的就地转业却颇费了一番周折,落地后的生存发展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在领导班子对于是否接收工程兵的意见不是很统一的情况下,梁湘顾全大局,毅然决定接受两万工程兵转业深圳,并竭尽所能地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深圳特区的工程建设之中。

  两万工程兵转业落地深圳发生在1982年中央决定裁军几十万的大背景下。1982年5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基建工程兵,将其改编为地方施工公司。基建工程兵要撤销,几十万人待安置,工程兵司令员李人林派副参谋长徐馨来到广东联系,希望广东能接纳一部分工程兵。

  接还是不接,首先在省里引发讨论。不同意者认为,广东自己的基建队伍都还“吃不饱”,哪里还有余粮周济别人。“现在正在大规模压缩基建,要是工程兵来了,不就等于一碗米饭分给两个人吃!也有人质疑深圳:“你深圳特区刚刚建立,一下子便想接收两万工程兵,这副重担,一两岁的孩子能挑得起吗?”赞成者说:“不能局限于小山头的利益,从长远来看,让工程兵进来,对广东基建工作有利无害。”

  在广东没有谈出结果,徐馨来转身来到深圳,市里当时也有不同意见。主张接纳工程兵的认为,深圳没有自己的建筑队伍,工程兵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他们进入深圳,对特区的建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有一些领导心存疑虑:“现在オ刚刚开放,深圳毗邻港澳,是个敏感地带,一举一动都会对港澳产生一定的影响。几万名身穿军装的人涌到深圳,香港澳门会不会有人说‘深圳突然来了几万,不知有什么军事行动?’”担心对港澳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当时市内只有三万多城镇居民的深圳,两万工程兵及六千户随军家属的生活安排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刚成立特区的时候,生活必需品紧张,物价上涨,群众意见大。

  时间一天天过去,对工程兵接还是不接,深圳始终没统一的意见,这件事一直压在梁湘的心里。一天,他把主管基建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舒成友叫到办公室,想听听这位行家的意见。舒成友的态度很明确:“应该接。”他讲了三条理由:第一,特区建设的需要。原宝安县的建筑公司只有500余人,经过1978年和1979年两次大外逃后,只剩下300人左右,年轻的技术好的大多数都跑到香港去了。特区要培养自己的建筑队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第二,省外和省直属单位的基建队伍开始步入深圳,不过这些队伍都是“飞鸽牌”,有钱赚便留下来,赚钱少就到別的地方去了。深圳要有自己的基本力量オ行。第三,工程兵有人民不畏艰难、纪律严明等优良传统,底子很不错。

  舒成友还透露,他认识李人林司令员,李司令员曾经担任过他的团长,是的部下。

  梁湘听后,决定让舒成友去北京和李司令员谈谈,一方面把深圳的意见带给他,另一方面看看他有什么看法。梁湘还特地给李人林写了一封短信。信是这样写的:

  您好!关于两万工程兵进深的事,省市都有两种意见。今派我市抓基建的市政府副秘书长舒成友来向您汇报。您是他的老领导,有什么高见,请给他谈谈吧,我们将认真听取您的意见。

  舒成友带上梁湘的信很快到了北京,李人林司令员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当天,李人林司令员找来政治部主任张广生、副参谋长徐馨来听取舒成友的汇报、并细心地向舒成友打听了深圳市的建筑队伍、生活水平和市场物价等情况。舒成友也向李人林司令员了解了两万工程兵的基本情况。彼此开诚布公,坦诚交换意见。因为双方对此事都很慎重,谈得也很投契,足足谈了两天半。

  三天后,舒成友飞回了深圳,带回李人林司令员给梁湘的一封信,并向梁湘汇报与李人林司令员等人会谈的情况。舒成友特别提到,工程兵到深圳,将带来一批价值不菲的装备和资产。固定资产6000万元,流动资金近1亿元,设备总值5161万元。

  梁湘正听得饶有兴致,舒成友突然停了下来,似乎有什么话不便讲,梁湘见状便问了一句,还有吗?

  舒成友说,“既然书记想听,我就不妨直说。徐馨来副参谋长说:老舒呀,这是李司令员养的一个闺女,养了十八个年头,现在长得漂亮活泼聪明伶俐,要出嫁了。这批财富是李司令员给闺女的嫁妆。这么样的一门亲事,你们深圳还不想要?’”

  梁湘听完舒成友这番话,笑了笑说:“说的有道理呀!没错,这确实是门当户对的一门亲事!”

  几天后,梁湘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在班子的支持下,拍板决定接受两万工程兵集体转业来深圳,并决定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港澳人士的敏感反应,两万工程兵进入特区时,一律不携带武器,全部改穿便服。

  1982年11月2日,市委常委讨论工程兵转业的具体安排问题,徐馨来、孙志杰、赵彦林、廖成林等列席,要点有:

  成立改编领导小组,周鼎任组长,徐馨来等任副组长。搞好基地定点工作,要相对集中,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城市规划,原则上每个团的基地7万平方米,四个基地点,一是竹子林,二是猫颈田,三是罗芳路口,四是鹅地山。

  今年底到明年3月前,先进来5000人,明年第二季度再进9000人,第三季度全部安置。

  基地资金安排,今年1000万元,明年1000万元,作为基地建设费,从工程款中支付。永久与半永久相结合。搞经济一点的1000人的礼堂和饭堂。办公楼、医疗室、公共设施低标准、永久式。施工队伍搞临时工棚,先进来2000人搞基地,明年进来的才接受任务。

  1、16、19、303、304团改为一、二、三、四、五建公司,302团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公司,802团改市安装工程公司,后调进的912团改编成深圳市工程勘测公司。

  1982年11月初,徐馨来介绍了集体转业深圳工程兵的详情,包括建制、人数、干部、党团员、平均岁数、资金、设备等。具体为:原计划20600人,实际19600人,干部2700人,其中技术干部1088人,老兵3600人,义务兵13900人,工人300人,干部平均岁数35岁,战士平均岁数21岁,工程技术人员500人,机械设备600台,汽车500辆,现值5000万元。

  听到介绍后梁湘很高兴,表示工程兵队伍素质高、技术力量强,要抓紧办,分批进来,家属逐步安排,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具体工作要做细,考虑要严密。

  1982年12月底,各部队基本调遣完毕,共计六个团,一个医院,支队机关两个团的建制。这是一支实力丰沛雄厚、纪律严明的城市基本建设队伍。

  1983年1月30日,梁湘等领导慰问31支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梁湘当场表示:应该按文件办理,不能随便调进人和调出人。以市的名义,给部队发个电报将这些意见反映一下。罗市长召开一次会议研究一下,提出处理意见。坚决按文件来处理。

  同一天,梁湘和班子成员还慰问了49部队(治金工程兵),基建工程兵治金指挥部副指挥兼深圳指挥所主任孙志杰提出一些问题,梁湘马上回复:对工程兵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来了解,共同向工程兵总部反映,争取尽快解决。医院、吃水等问题也要集中落实解决。活动板房搞一些,资金先用原来的,不够将来搞贷款,低息贷款,免税进口一批先进设备。

  梁湘说,头几年包干,不上交,将那些钱搞基础设施。部队家属6000人,够条件的陆续进。

  梁湘对工程兵反映的向题都是当场拍板,决定由有关领导具体抓落实,此后,梁湘一直重视工程兵的安置和生产、生活情况,直到自己离任为止。

  1983年7月上旬,梁湘到竹子林驻地了解情况,共有四个团驻在这里,得知电通了,但供电不够,水的供应也不够,他要求有关领导尽快解决。

  1983年8月11日,梁湘在常委会上说:工程兵来深圳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赞成先稳定下来,然后跟他们商量,组织好,先搞一段,然后再考虑改动。改编开一次大会,市委常委都参加,隆重一点。讲讲前段的工作,连以上干部参加,在深圳戏院,请吃饭。

  梁湘在这次会上还说,我在这里表个态:今后开幕请客之类,要搞一个规定,除少数项目外,一般的不请,要请的,规定谁参加,六菜一汤。

  1983年9月8日,强台风正面袭击深圳,深圳全市基建队伍的工棚80%以上被刮倒了。当时梁湘正在香港参加深业公司的开幕酒会。他非常关心深圳受灾的损失,特别是近十万基建队伍安危,回来后到工程兵驻地了解受灾情况。

  当时802团(安装团)损失81万元,其中宿舍41万元,仪表设备损失40万元,电不通。31支队303团,有2名工程兵受轻伤,工棚基本上吹没了,梁湘指示有关部门将他们转移到华桥畜牧场。水泥普遍损失大,302团8000吨,303团7000吨,其中已将一部分可用的马上拿去用。还有少数工程兵没有房子住,主要是材料匮乏,梁湘吩咐赶紧搞永久性的住房。

  这场台风来势汹汹,将工程兵驻地的胳膊粗的竹竿折断,竹墙吹得东倒西歪,屋顶都掀上了天,没有一间竹棚幸免。部队的基本生活设施差不多全毁了,有的部队几天没吃上饭,在市领导的关心下,才买到一些凭外汇券供应的面包分给各团暂渡难关。

  ▲1983年9月8日夜12点,9号台风正面袭击深圳,部队栖身的临时竹棚全部被刮倒

  1983年9月19日,梁湘在基建工程兵改编大会上发表讲话,主要讲了三点:一、认清特区特点,适应特区形势,尽快站稳脚跟,迅速打开局面。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三大优势:有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力量、技术装备,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两点不足是生产管理上的水准和技术水平比不上企业,经济基础差一些。三、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克服困难,共同为特区建设作出贡献。

  随后,市政府下发《关于基建工程兵2万人集体转业改变为我市施工公司的通知》,决定将治金指挥部临时指挥所、31支队机关合并到特区建设公司,属下的七个团(1、16、19、302、303、304、802团)分别改编为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公司和市机电设施安装公司,冶金指挥部临时指挥所医院、31支队门诊部合并改编为市基建职工医院(后改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912团于1983年12月改编为深圳工程测公司。

  口述拓荒史两万工程兵集体转业,为早期深圳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