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站在如今的视角回望过去,2021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似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相对高度,随后便朝下做短中期的调整,肇始于彼时上面联合民间展开推翻压在民众头上“三座大山”的运动,也就是针对房地产、互联网、教培这三类行业进行所谓整顿的全面行动,其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专项整治以对房企融资设置“三道红线”为主,直接导致房企开发商用以融资的现金流断裂,被迫开启去债务和去杠杆的进程。
由于商品房是广大居民乃至非金融民营企业部门的最大类或核心资产,上游房企资金断裂直接传导至下游市场基本面,致使其等的资产价值因房价的整体下行而持续缩水。
直到2024年底,全国主要70城新建商品房价格整体跌去四成左右,连带居民及企业部门的资产价值也缩水近四成。
而资金供给端一旦受到冲击,则必定会传导给其他供给端,乃至需求端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近年来居民整体净储蓄呈现高度上涨的态势,以及企业短期存款也出现攀升的迹象,反映在社会融资基本面则是与之相反的惨淡,表明居民消费、企业投产意愿持续低迷,M2与M1的剪刀差越发扩大则是利用货币供给端的情况,以此说明社会需求端越发萎靡的现状。
综上分析,我国民间经济主体即非金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一般居民因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下行,从而开启了去债务和去杠杆的进程。
说直白点就是,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从2022年开始出现衰退迹象,需要表内主体承担修复的责任,传导至宏观经济基本面则呈现出持续探底却不见触底反弹至复苏的现状。
以上仅说明社会四大部门的其中两个部门,其等的资产负债表何以陷入衰退的本质原因,剩余两个部门也就是金融部门和行政部门的情况稍微有点特殊:
金融部门从2024年初上面颁布“退金令”伊始去债务,而行政部门则分地方和中央,前者从2023年底开始不再对城投或基建投资保持积极的态度,直至2024年底开启各项化债工作,后者反倒从2022年开始通过诸如国债发行和财政赤字等方式以增持债务或添加杠杆,直至2024年呈加速态势,旨在于兜底地方化债任务、助力民间经济主体修复资产负债表。
事实上,自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而投入四万亿基建投资计划以来,我国便从外汇驱动型转向内债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2016年开启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计划则使我国彻底步入长期债务周期的泥潭。
也就是说,2008和2016年乃是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城投基建市场,遂导致全社会各个部门负债累累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
近期,全球知名投资人、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写了一本新书,名叫《国家是如何破产的》,里面提到一个关于经济体“长期债务周期”的概念。
达利欧提出的这个概念乃是基于康波周期发展或演变而来的,周期一般在80年的基础上上下浮动25年左右,也就是55~105年之间,由此划分为五个阶段:货币正常期、债务积累期、泡沫达峰期,杠杆减少期,以及债务危机结束期。
若以改革开放为始,将过往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段逐一对应地放进长期债务周期理论的框架内,我们会发现竟是如此吻合:
贯穿一整个上世纪90年代的价格并轨、汇率改革,以及央地分税制,使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货币和财政政策趋于正常化的阶段,期间加入WTO以发展外贸、积累外汇为主要形式,使我国经济在2001-2007年这六年里创造出年均10%以上的增长奇迹,并迅速完成整个国家的全面工业化等重大任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应对各类传导风险,遂开启了以四万亿财政基建计划为主的债务驱动内需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房地产的新建商品房和二手商品房交易市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并列成为对内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发动机,与中低端制造出口这一对外经济增长的行业一齐成为往后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龙头”行业。
由此可见,不仅使我国经济发展从工业化成功过渡到城市化的历史性阶段,还是我国步入长期债务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即债务积累期的标志性事件。
在此期间,不只有四万亿财政基建计划,还在2016年棚改货币化安置项目启动时创设各式各样属于定向量化宽松范畴的金融化手段,比如补充抵押贷款(PSL),目前其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而光是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于这十多年的增幅也可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总体债务规模是呈上涨或积累之态势的。
我个人认为,2008-2019年这11年不单单是我国从工业化过渡到城市化的时期,也不仅是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在其新书《复盘》中提到的跨越刘易斯人口拐点之后所迎来的“黄金时期”,更是长期债务周期中第二个阶段全程与第三个阶段即泡沫达峰期肇始的时间段。
2008-2015年既是全社会宏观债务积累的早中期,也是相对缓慢的资产泡沫积累期,而2016年开启棚改货币化之后便步入债务积累的末期,且整个社会无论任何形式的资产泡沫均大幅增长,并于2019年底达到巅峰状态,使得我国经济提早几年时间,在2020-2021年正好处于泡沫达峰期。
虽然海外诸如中概股或境内港股的资产早在2018年大国贸易摩擦期间就已出现下行或缩水的端倪,但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来说,几乎没有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前面提到过,2022年之后,随着楼市下行、投资熄火、消费萎靡等经济越发不景气的因素接踵出现,我国民间经济主体率先修复资产负债表,继而使我国正式步入长期债务周期中的去杠杆化时期,也就是市场过剩产能加速出清的时期,最早从2016年上面提出供给侧结构性去杠杆、去债务开始,伴随楼市去泡沫化和民间经济主体去杠杆化一起,预计需要经历十年乃至二十年左右。
毫无疑问,2025年正处于我国长期债务周期的第四个时间段,即去杠杆化的阶段。
然而,可以肯定目前已度过去泡沫化和去债务的早期,在我认知里乃是市场出清相当关键的中后期,只因我国社会在此阶段表现出以下五个现象:
第一个是宏观经济基本面整体的下行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导致以城投为主的地方行政主体采取变相补贴的方式将债务结构重置,即通过流动性工具将隐性债务逐步清零,再利用发行地方一般债、专项债或再融资债券的形式,将显性债务规模拉升。
然而,由此导致的居民资产端运营收入下降、全社会投资标的荒,以及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等现象越发严重,企业对现金流需求也越发强烈,使得投产意愿进一步降低,居民储蓄持续高企,进而导致以国债收益率为主的各类理财项目的净投资回报率于短期内剧烈下降。
第二个是上文提到的居民和企业部门持续修复资产负债表,即于资产端去杠杆化的现象,间接促使中央行政部门扩表负债以兜底民生,以及地方行政部门化债工作压力加大。
而直接引发早些年有效投资流动性的巨大浪费,或是流入城投或基建等低效领域,造成净投资回报率于投资周期近乎以无限被拉长,即所谓政治叙事的优先级大于投产效率等经济规律所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如此一来,不得不开启更多的“潘多拉魔盒”,比如扩大定向量化宽松规模、发行大量特别或一般国债以扩大财政融资,乃至大幅提高财政赤字或直接开启无限制量化宽松以亲自下场救市等等,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整个社会各个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所需时间也会相应被拉长。
第三个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加权平减指数连续低于0,不仅反映社会总需求不足,还呈现出更多结构性问题。
比如城乡二元间资源价格的不均等,导致后者的资源价格被人为压低,以持续变相补贴前者的城市化建设;
再比如将更多社会资源倾斜于大规模中低端制造出口、房地产的新建商品房,以及城投大基建等行业或领域,造成其他行业或领域资源供给短缺乃至严重不足等现象。
第四个是主权信用融资所释放的大量流动性被用于地方行政主体和融资平台的化债项目上,以及持续补贴“卡脖子”科技所需的应用场景打造等终端消费领域。
此乃市场出清早期的标志性事件,即更多强调对事物的投资,而非针对人这一微观主体的直接投资。
第五个是地方行政主体的非税收入大增,以及上面对于诸如稳汇率等关乎资本管制的措施越发趋严。
面对以上所述之“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长期债务出清的关键时间段”这一现状,身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应如何做到财富保值?
首先,我需向那些对资本市场仍抱以热情的散户投资者说一句:无论行情如何,它都不值得你全身心且单枪匹马地投入血汗钱。
无论是过往几年来的投资标的荒,还是从去年年底由川普二次上台、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人形机器取得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化等现象开启的一轮针对诸如股票市场的景气行情,都无法改变资本市场本身的制度或规则非常不利于散户投资的客观事实,尤其是持续到今年年初的债市上涨行情,交易主体根本就不可能是散户,咱们连单枪匹马入市的资格都没有,谈何收益正向化?
所以说,散户无论是投资楼、股、债、汇,还是市面上大多数理财产品,在当前均已无法实现财富保值这一目的。
第一,既然国内的债券收益率一路下滑且短期内看不到尽头,那么有资产配置能力的高净值家庭可以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去海外购买并持有美债,实在不行的话,持有国内券商的美债ETF也不是不行。
主要是美债作为如今地表最强的主权实体所发行的信用债券,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都得拿它来做资产锚,投资基数和换手率更是高到令人望而生畏,表明其交易流动性等价值出奇的好,况且其交易不限主体,任何人均可参与投资,包括来自大洋彼岸的我们。
另外,由于逆全球化的地缘政治冲突越发激烈,以美元为代表的大类交易资产势必会遭到相当程度的冲击,比如川普再次上台掀起“对等关税”以及“西方文明内战”,已经导致包括美股三大指数在内的全球各大资本市场的大盘指数创下数十个交易日连跌的历史记录。
而包括十年期、三十年期在内的各类美债价格却逆势大幅上涨,表明其作为避险性资产具备优异的特质,只要短中期地缘政治因素冲击资产价格体系的威胁始终存在,则美债或黄金等避险资产就会一直备受投资者们的青睐。
第二,除了美债以外,有条件的高净值家庭还可以参照过往三十年来日本股市即日经指数与经济走势呈截然相反之态势的上市公司股票,于国内市场购买具有“后失去时代”特征的相关股票,比如文娱消费产业,以及依靠出海经济保障净利润并愿意实施大量现金分红的公司股票等在内的基金ETF,或是直接购买相关日股ETF。
第三,响应国内政策号召,购买涉及线”新质生产力行业相关或属“卡脖子”科技领域产业链的公司股及基金ETF。
需要声明的是:以上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是针对特定问题所做的回答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于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提出的一个经济体长期债务周期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即社会主体大规模去债务化、加速去杠杆化,以及整个市场过剩产能大规模出清的早中期。
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购买美债及其ETF、涉及“后失去时代”的相关股票及其ETF、涉及线”新质生产力行业或属“卡脖子”领域的相关公司股及其基金ETF,以及实物黄金、黄金期货,或是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企业股及其ETF等等。
总之,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处于当下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拐点,想要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就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融入集体的智慧,去守卫自己乃至家庭这些年来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财富。
任谁的血汗钱都不应该被当韭菜收割,我们一定要要强大起来,及时来更新认知思维,对这样一个世界的千变万化始终抱以好奇心,以便适应其瞬息万变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