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山里的坚守:火箭军某连温暖氛围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4-11-19 15:53:41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尽管做足了心理上的准备,真正置身这样一个环境时,火箭军某部某连战士毛建勋,还是感受到了寂寞:营区隐没在大山深处,不要说城市的喧嚣繁华,连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

  “我还能坚持多久?”这是毛建勋初到连队时反复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当时,因为对工作环境不满,毛建勋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后来,他不仅融入大山、融入连队,还当上了副班长。如今已是下士的他,对那个问题有了清晰而确定的答案:“我想一直在这里干下去!”

  “这里有一种温暖的氛围,我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毛建勋说,相较于新训期间一到休息日,战友们抱着手机各玩各的,在坚守深山的日子里,大家一起娱乐的时间变得更多了。“健身、读书、打球、唱歌……无论干部、战士,不管老兵、新兵,都能玩在一处,亲如一家人。可以说,我还没开始主动适应,就被这个温暖的集体拥抱入怀。”

  该连战士赵杰也深有同感。训练结束后,班长经常带着他熟悉旁边的环境,给他讲战友们的趣事。慢慢地,赵杰发现,远离手机,有时反而是一件好事,战友们会抬起目光,留心彼此、关注彼此、了解彼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团结融洽、积极向上的内部氛围。

  20年前,该连移防进山。峰高坡陡,车辆无法通行,大部分物资运输只能靠官兵肩挑背扛。大家白天建房修路,晚上就挤在茅草屋里休息,在战天斗地的艰苦考验中,凝结出深厚的战友情。

  “第一次听到这些故事时,我并没太多共鸣,总感觉那是老黄历了。”中士余子康说,直到那年入夏天降暴雨,他才切身体会到其中真意。

  当时,雨水冲垮了山路,阻塞了交通。连队干部骨干冲在一线,带领大家搬运沙袋、清除淤泥,连续奋战5天。“战友们争先恐后、互帮互助,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团结奋斗、同甘共苦。”余子康回忆道。

  赵杰第一次穿防护服进行室外作业那天,正赶上气温骤降,面罩上满是水雾,因为看不清路,他失足向山崖滑去。谈及那次经历,他记忆犹新:“班长见状一把拽住了我,自己也跟着下落,其他战友迅速趴倒在地,用身体连接成一个人梯,把我拉了上来。”

  再说一件事。去年9月,排长李豪宇被分配到该连,没等他出言请教,战友们就一拥而上,向他介绍情况、分享经验。“在这里,没有新排长与老班长之间的‘别别扭扭’,也没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大家迅速和我打成一片,就像迎接久别重逢的好友。”如今的李豪宇,开展工作颇有招法,看他开心的样子,可以想见他在连队已经树立起了威信。

  最近,连队刚刚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在统计调休人员名单时,他发现一个班的战友因为互相谦让发生了“争执”——班长想让年轻先休整休整,而年轻认为班长更辛苦,应该优先安排……

  “看到他们争得脸红脖子粗,我笑了,内心被这群可爱的战士深深打动。”杨展说,“这就是氛围的力量。”

  好的氛围,就像一座爱的磁场,一个人置身其中,哪怕条件艰苦,也会感到幸福和知足。笔者想,这也许就是这座深山军营的魅力所在吧!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全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小组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制。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技术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学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解决能力超260万吨。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世界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