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上一年我國的汽車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1萬億元,佔全國GDP比值挨近10%,初次超過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榜首支柱,别的上一年出口量也初次逾越日本,成為全球榜首的汽車出口國。”8月24日,在西安舉行的第四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西安修建科技大學校長趙祥模介紹。
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強勁增長點,但是專業人才供給速度仍未追上產業發展的脚步,培養具有中國特征、善於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工程師隊伍成為本次論壇的焦點。
據公安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到本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佔汽車總量的7.18%。其间,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813.4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3.35%。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39.7萬輛,同比增長39.41%,創歷史新高。
本年8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2021-2025)》測算,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人員存量約為85.1萬人。新能源汽車依照緩慢、穩步和快速發展3種情境下預計,2028年,技能人員缺口分別約為6.4萬人、36.6萬人和69.1萬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員的缺口為6.9萬人-17.9萬人,穩步發展情境下缺口數據為12.2萬人。
“眾所周知,在技術變革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汽車技術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同享化正成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和載體,汽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已從傳統的單一工程型人才轉變為具有跨學科布景的復合型、創新式人才,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形式也急需與時俱進。”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申雪峰呼吁,要通過建立交流渠道、推動學科穿插交融、校企協同培養等方法,探究工程教育新范式,培養適應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杰出工程師。
趙祥模坦言,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變革對復合型汽車人才需求大增,對人才的知識體系、才能素質要求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傳統的汽車人才育人形式已經沒辦法滿足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復合型、創新式和穿插型人才的需求。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人才作业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張寧表明,现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隊伍不斷擴大,呈現出年輕化、專業和學科布景多元化的特征。
“從人才需求端來說,一方面人才缺口較大,另一方面,企業需求更加多復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對人才質量要求更高。從人才供給端來看,當前高校培養人才質量基本能滿足產業需求,但仍有部分課程的內容設置、師資、教材、產教交融方面有待更新完善。”她說,國際競爭越來越剧烈,對知識結構、才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上還有很多的作业要做。
湖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姜潮建議,學校要加強貫通式課程建設。他介紹,湖南大學把相同類型的學科有機交融在儀器、課程實踐等環節,以項目制驅動打告诉識體系,使得學生對一個小領域的課程有統籌的見解。
在教材的建設上,姜潮認為,現在國內好的教材太少。他建議,高校要跟企業一同出教材。“最近,學校和廣汽协作出了一批汽車工程領域的系列教材,是3D教材。”他說,這項作业任重而道遠。
張寧表明,解決人才隊伍现在存在的問題是長期任務,也是系統工程,期望各方面一起發力。
“建議政府層面建生態,指方向﹔建議行業層面,由行業組織搭渠道,促協同﹔企業要優機制,聚資源,高校強基礎,創未來。”她建議。(記者 朱洪園)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