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48812】给武士的妻子写首歌

发布日期:2024-08-09 23:29:10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1939年1月11日,我生于河北省清河县一个贫困家庭。其时我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新我国建立后,家里分得了土地,但因比年歉收,日子仍好不容易。我是吃救济粮长大,靠助学金学习,生长起来的。我生下来时,爸爸妈妈怕家庭困难养不活,就按土风让我到打谷场认“石滚”为爸爸妈妈,取了个硬名字:“石头爹,石头娘,生下孩子叫石祥。”我幼年最早学的字,是写自己的名字,在入学讲义书皮上,一笔一画歪歪扭扭地写上“王石祥”。

  记住1954年,我在清河县中学就读一年后就缴不起膏火了,无法要求退学。多亏了班主任张淑华教师用自己的薪酬为我垫了3元钱膏火,我才没有停学。我感动得流下眼泪,第一次写了一篇日记体的作文,并获奖得了一个日记本。1958年12月我参军入伍,在这个日记本上写下了第一首诗“梳洗梳洗,装扮装扮,多年的心愿要在今日完成。对着镜子里外笑——嘿!这回准够入伍条件;一路飞跑,一溜青烟,一路歌声,一路策画——今日报上头名,明日就站在保卫祖国的最前哨年百花文艺出书社出书的我的第一本诗集《兵之歌》。

  到部队后,我阅读了《雷锋日记》,对日记“写什么、怎样写”有了进一步知道。写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而是一天一总结,吾日三省吾身,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习惯。由于在连队过着“联合、严重、严厉、生动”的兵士日子,抽不出时刻天天写日记,我就在行军路上、练兵场上,为鼓士气、壮军威,随时写起《军旅诗记》。1964年5月,我被调入原战友文工团搞歌词创造,深化部队日子时仍然坚持写《军旅诗记》。几十年如一日,至今已写了《军旅诗记》近百本。

  1973年夏日,我随野营训练部队重返太行山,从难从严从实战需求动身,奔袭千里、连续作战。行前,连长慎重发动:“每个指战员有必要带足吃的、喝的,绝不能因饥渴掉队!”不料,一天行军最终冲刺时,咱们的军用水壶里都没有水了。连长将自己的水壶拿出来让兵士们喝。一壶水传遍全连竟你推我让没有喝完。官兵和睦的革新友情真实感人!我想起说过:“咱们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一同的革新方针,走到一同来了。”所以,我激动地在《军旅诗记》上写下了一句:“小小水壶装着四面八方啊!”后来我与词作家刘薇协作,创造了一首叙事歌曲《一壶水》:“六月烈日红似火,咱们爬山又越坡,口干舌燥心里甜,满怀亲情唱起歌。连长问大伙,们渴不渴?你一言,我一语,齐把那话来说。要说渴,真是有点渴,喉咙冒烟脸冒火。我能喝它一条江啊,我能喝它一条河……连长把水壶递过来,一股热流涌心窝。我传给你,你传给我,全连纵情地喝。哎!一壶水,没喝完,你说是怎样回事?——小小水壶装着四面八方,盛着官兵联合的心一颗。”该歌词通过遇秋、生茂作曲,男中音马国光演唱,遭到部队官兵热烈欢迎。

  1984年4月,我参与歌曲编辑部安排的歌曲创造研讨班,到河北省保定驻军深化日子。一位连队指导员告诉我:“给武士的妻子写首歌吧!她们在乡村,上有老,下有小,又种责任田,又劳累家务,真实太辛苦了!”

  一直以来,我很想写一首称颂军属的歌,当年秋灵沟的那段阅历,让心里的这个想法落地开花。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到坐落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秋灵沟体验日子,与守备一师的官兵们同吃同住,在底层找创意。造访时,人们常常向我讲军嫂李友霞的事儿,听完今后我觉得,这事儿能写,并且特别值得写。

  一说起军嫂李友霞,师部里人人都能跟我聊上两句,我很猎奇她是谁的家族,成果发现她正是师长邱金凯的爱人。家中白叟患病,李友霞在床边详尽地照料,擦脸、喂饭、喂药,好像白叟的闺女一般,勤勤恳恳,从没让边关的老公为家庭分神。给老公的信里,她总是说,“家中都好,勿念”。

  不能到边防随军,她在老家贡献公婆,直到二老逝世;为老公的弟弟盖了新房,成婚成家;替老公的妹妹备好陪嫁品,完美出嫁。官兵们和我聊着李友霞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在叙述自己和家人的故事。在每位官兵心里,都装着一个人、一个家,都有归于本身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称颂。

  其时,我在《军旅诗记》簿本上写下“军功章也应该颁发军嫂!”在创造《十五的月亮》歌词时,其中就化用了一句,“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表达了边防武士对妻子的愧疚和赞许之情。

  2015年12月,我得悉金沙江岸有一个城镇小学需求帮扶。这是一所民办校园,一些彝族、苗族儿童从当年赤军走过的乌蒙山巅,来到校园上课。因山高路远,吃、住、行等有诸多困难。我当即决定向当地“希望工程”捐款,并应校园要求落款“月亮小学”。

  诗篇的初心和任务是什么?诗随年代,歌追愿望。我想,用“雷锋精神”立德铸魂,吹响年代的号角,尽力宣布年代强音,写出不愧于年代的诗篇精品,便是我国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