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军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特刊丨他用一根指头撬动三军

发布日期:2024-07-29 17:45:53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有一张载入史册的照片,拍摄时间是1985年6月4日,地点是军委扩大会议会场。照片中,伸出一根手指。

  7天后的6月11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人民减少员额一百万……”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历史上的第八次大裁军。这次裁军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而是机制上的战略结构大调整,目标只有一个: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裁减100万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我军将减少四分之一的员额。”一位军史专家说,作出这个决策,需要对国内外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预见,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超人的胆识。

  其实,早在1978年5月,在同当时的总参谋部领导谈话时,就曾指出:“我们军队的状况,还是1975年讲的,就是三种状况:软、懒、散;五个字:肿、散、骄、奢、惰。”“这么庞大的指挥机构,指挥战争是要打败仗的。”

  此后,我军分别于1980年和1982年进行两次裁军,尽管总员额从1975年前高峰时的600余万减至1984年的400余万,但军队仍存在机关庞大、官多兵少的问题。

  如何解决?唯有“消肿”。但要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其难度可想而知。记者在翻阅有关的资料和报道时,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早在1982年酝酿裁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期间,就有一位老找到负责裁军工作的时任副总参谋长何正文,怒气冲天地说:“你知不知道铁道兵的历史,你这样做,是要犯历史性错误的!”

  然而面对种种阻力,很坚定:“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这一次,他拿定了主意,要采取革命性的行动——裁减员额100万!

  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并不太平。此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军,有人担心会削弱军队战斗力。慨然作答:“即使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其实,他早已敏锐洞察到,当时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以“消肿”为突破口,人民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减,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就此展开。1986年,裁军百万的战略性行动总体完成;1987年,人民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铁翼飞旋,陆战雄鹰腾空而起。初夏时节的中原腹地某机场,第82集团军某陆航旅正在进行跨昼夜飞行训练。

  1988年1月9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报道《我军第一个陆军直升机大队成立》。这篇报道披露了这支部队的诞生,也宣告了一个新兵种——陆军航空兵的诞生。它的出现给陆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其作战能力开始实现由“地面合成”向“立体合成”飞跃。

  不只如此,海军舰载机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在这次大裁军的舞台上,我军上演了战略性结构大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成为军队建设总目标。说,人民过去“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现在改变了,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

  众所周知,人民是由单一的步兵发展起来的,陆军的编制、体制一直以步兵为主,战斗力考察指标重视“体能”。但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相继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呈现出最明显的标志,那就是对技术兵种的倚重和对各军兵种有效协同的依赖。

  站在世界军事变革的潮头,敏锐捕捉到“现代战争是合成军作战”的重要发展的新趋势,强调精简主要是减步兵,不是减技术兵种,要有强大的空军,把海军“搞大一点”,“根据军队装备一直在改进的情况,搞些合成军、合成师”。

  在部队总员额减少100万的情况下,按照精兵合成原则,将单一兵种的野战军统编为集地面突击、火力支援、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等于一体的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经过一连串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我军战斗力构成中,高技术军兵种已成为主战力量,集团军中的技术兵种数量首次超过了步兵,海军、空军、原第二炮兵及高技术部队所占比例逐步提高。

  从陆军“一军独大”到海、陆、空、战略导弹部队科学搭配,从单一兵种到合成兵种,从各自为战到体系作战,各军兵种比例结构进一步趋向均衡合理,我军向精兵、合成、高效前进了一大步。

  1986年12月26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发消息《我军精简整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原三总部机关人员编制比整编前精简近一半、军级以上单位减少31个等任务基本完成。

  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在战火硝烟中诞生、从苦难中走向辉煌的人民军队来说,哪一支部队不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哪一个机关部门不是历史光荣、荣誉满墙?直面改革的撤并降改,有时并不比直面炮火硝烟来得容易。

  1984年11月,在谈到即将进行的百万裁军“大手术”时,对于裁谁留谁的问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我只讲三总部带头”。

  1985年扩大会议后,根据会议决定,原总参谋部立即牵头组织原三总部的精简整编方案。这场关乎人民军队前途命运的大变革,在原三总部中率先展开。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原总参谋部向呈报了原三总部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方案决定,原总参谋部机关人数精简比例为47.9%,原总政治部机关人数精简比例为46.5%,原总后勤部机关人数精简比例为47.1%。

  精简比例如此之大,执行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时任副总参谋长、具体负责裁军工作的何正文感到,必须有人先作出表率。彼时,他的4个子女在部队发展得都不错,但他们在父亲的劝导下,纷纷脱下了军装。高级干部的示范效应,成为推动裁军的强大动力。

  当年,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二话不说欣然赴命,随员不超过10人、时间不超过10天;百万大裁军,党中央、一声令下,一大批官兵毅然脱下军装,转移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如今,新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启,许多部队移防部署说走就走,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就出发……

  “撤并降改听党的,进退走留看我的。”抚今追昔,这一幕何其相似——面对改革重塑大考,全军将士服从大局、听令而行,以绝对服从的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扛起了强军兴军的使命担当。

  1981年9月14日至18日,我军在华北地区举行战略性战役演习。这场演习对于当时提高我军在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华北大演习”引发的合同战役战术训练改革为标志,我军开始了由单一兵种训练向诸军兵种合同训练的转变。图为演习中的一个场景。

  1978年,中国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就是从这时起,中国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标志的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革命中,人民军队积极投身其中,走开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精兵,从大裁军开始。1980年3月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上,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消肿”。他说:“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他强调:“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升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

  从1981年到1984年,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精简了200多万军队员额,军队规模由600余万变成400余万。1985年6月,他再次决定:中国将裁军100万!

  这次裁军,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对一个庞大“躯体”实施的“大手术”,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真正的完成了战略性转变。

  实践证明,党中央、决策实施百万大裁军,不仅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反而逐步推动了人民军队的改革与创新。许多高级将领说,假如没有当年的“消肿瘦身”,我军就没有今天的展翅腾飞。

  的确,裁军不单单是减少人员,它往往是巨大变革的先声和先导。我军员额从上世纪70年代的600余万,下降到300万,又下降到230万,直至下降到今天的200万,每一次精简都是军队改革的再深化,都是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再拓展。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是我军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数量的多寡,更取决于质量的高低。精兵才能打胜仗。适度裁减军队员额,能更加进一步优化结构,有利于资源利用,提高作战效率。精兵之路的实质,就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改革,瞄准打赢;打赢,必须高效。我军面对的未来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高效指挥、高速投送,精确打击、精准释能。人员减少了,行动才迅疾;规模优化了,指挥才灵便。只有把数量减下来,把质量提上去,使军队规模更加适度、功能更完善、结构更合理、编成更加科学,才能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改革,改变了国家命运,振兴了人民军队。改革永远在路上。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人民军队一定能续写更多军营版“春天的故事”!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然而,湿地ECO十分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和破坏,恢复工作可能复杂困难且十分漫长。

  2024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展26日闭幕。从这届航展能够正常的看到全球航空业的最新趋势:绿色航空技术正引领行业方向,低空经济已加速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人体免疫细胞B细胞变成体内的微型监测机器和“抗体工厂”,生产专用抗体来摧毁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

  来自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监测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他们都以为,人为造成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正在不断扰乱地球的自转,导致每日时长(即日长)变长。

  能不能采取智能化的办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开始了小麦赤霉病的监测预警研究,先后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机理模型和多个经验模型。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25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将每10年组织并且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适时开展补充调查,掌握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

  国家航天局25日在京举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卫星、陆地ECO碳监测卫星的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仪式。这两颗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ECO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很多人看来,塑料是不能导电的。但实际上很多塑料也能导电,这种塑料被称为导电聚合物。科学家们发现,让这种导电聚合物薄膜出现温差,它就可以发电,这就是聚合物热电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国际上的费米卫星伽马射线监测器的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为破解伽马暴及相对论性喷流产生之谜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线

  资料显示,龙卷风属于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小范围空气涡旋。当龙卷风袭来,如果身处户外,要观察龙卷风动态,及时避开其行进路径;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高围墙等,以免被砸、被压。

  如今,科技慢慢的变成了体育竞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表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由该台研究员张居甲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成功捕捉到超新星的爆炸激波冲破其外围致密星周物质的壮观瞬间。

  不少人在体检后,报告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阳性。“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很苛刻的细菌,可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柴宁莉说:“目前Hp感染主要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13呼气试验检测。

  针对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慢慢地加强、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的现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24日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据介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最重要的包含:一是“共享屏幕”类诈骗。

  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通航作业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等消费新业态加速涌现;应急救援、气象探测等无人机新场景接续推出;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民航局陆续出台《城市场景物流电动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轻小型)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等有关标准,助力城市轻小型无人机物流应用场景落地。

  “这是世界首台(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类似‘超级充电宝’,每天可储能8小时、释能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具备大功率、长寿命、深调峰、易选址等特点,单机功率可实现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的储能容量,寿命通常可达30年以上。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与易挥发的水冰不同,ULM-1这种水合矿物非常稳定。

  近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新科技对视听行业产生着显著而深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