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今天上午,受我们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正在筹办的季刊《拓荒牛》的邀请,原基建工程老兵、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的荣誉会长张宝先生亲自来到研究会,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张宝主要向我们讲述了1983年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后,原来的部队变成了地方的建筑公司,又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阵痛,广大原基建工程兵的官兵们,继承和发扬“拓荒牛精神”,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奋发拼搏,经历严峻的市场考验和洗礼,终于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成为了全国优秀建筑公司集团的事迹,也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拓荒牛精神”其实也是“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神的一个分支和诠释,是我们敢于直面任何困难并战而胜之的精神支持。
张宝,吉林省德惠市人。1943年8月出生。1963年入伍。曾任基建工程兵19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集体转业后曾历任深圳市建三公司副经理,市建二公司经理,市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市建设控股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等职。可以说是部队转业和企业改制过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带头人。
1983年9月15日,是来深圳参加特区初期建设的2万名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的日子。虽然已年过古稀,但张宝老先生还依然清楚地记得刚专业时,基建老兵们的不适应。部队变成了地方企业,军人变成了公司员工。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老兵们面临重大的考验。
“当时大家就觉得以前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种原因是业务技能上的、一种原因是文化知识。”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刚由基建工程兵转业成立公司的各单位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
“由于老兵们的文化水平差异比较大,各个公司就建起了不一样的层次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技术学习就请有名的别的企业技术员和专家来上课。大家平时上班没时间,就安排在晚饭后组织学习,大家都很积极。”
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的场地就安排在老兵们集中居住的竹子林。“老师们都主动要求不要报酬,当时公司只有两部吉普车,他们也主动提出不用我们接送,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被我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这么踊跃的学习感动了。”虽然时隔几十年,张宝先生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况。
队原来适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承建的项目都依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实施。不用过多地考虑成本核算、利润率等问题。但转业后,国家不再给布置任务,企业管理也要自己当家自己精打细算。只有适应市场才能生存、发展。
“做企业,经济效益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张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这样说。”为了适应市场之间的竞争,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了‘3单、1表、5账’。““3单,就是任务单、领料单、材料核准单。”有了这“3单”,企业就能够大大减少浪费,减少相关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材料的合理使用。“1表,就是工程进度表。“5账”就是项目工作量、参加人员、完成情况、工程质量、安全记录。有了’5账‘月底发奖金的时候就有了核算依据。”控制成本、按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获得劳动报酬,这些现在看来已经是许多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基本要求的管理方式,在当时使用的企业却很少。
1989年初,深圳市建设集团总公司开始试行净资产全员抵押承包责任制。这一办法很好地解决了难以确定“分配任务基数”的问题。企业的干部职员采取自愿的方式向公司缴纳抵押金,进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公司赚钱了,参加承包的员工就有分红,多赚多分;如果亏了,损失也由自己承担。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与自己的收入挂钩,大大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结果到了年底分红的钱,多的达到了40%,最少的也有14%。很多当初改革时心怀犹豫没有缴纳押金的人开始后悔,想补缴,可只能等到第二年了。结果第二年,所有的干部职员都缴纳了抵押金。
“1990年部分单位推行这种制度,当年实现利润8000万元,91年达到1.65亿,93年达到4.5亿。93年、94年连续两年我们成为了当时深圳市盈利企业的第一名。“张老先生带着难以遮掩的自豪对我们说。
1993年4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人民日报社、深圳市政策研究室联合召开了“深圳市建设集团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理论研讨会”。张宝先生作为公司CEO介绍了公司的作法和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企业规范化、股份制管理,在现在看来已是普遍现象,但在当时大家看不清方向,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由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成立的建设集团公司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开拓性地创造出了适合企业未来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不能说这与蕴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基因的拓荒牛精神无关。毕竟在深圳建设特区初期还是满眼荒芜的时候,2万基建工程兵就是靠着这股精神在深圳立住了足,挺起了腰,盖起了当时大量的地标性建筑和市政工程。
已经年过古稀的张宝老先生,在谈起这段历史的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一点调整和休息,丝毫没有疲倦的表情,反而精神奕奕,侃侃而谈。
”我的前五代都不识字,到我这一代,国家解放了,才有书读。当时我们没钱,连学费也是国家给拿。我做的工作就当是报恩了,没有,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这么一个人。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跳槽‘。也没想过占国家的便宜,占职工的便宜。平时也很少参与活动,就是打打保龄球锻炼健身。“在我们采访临近尾声的时候,张老这样对我们说,就像其他普通的老人一样,坦然而淡然。
《拓荒牛》是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主办的季刊。最大的目的就是弘扬拓荒牛精神。刊物内容拟涵盖研究会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专题活动及有关基建工程兵的影像留存、感人故事、行业规范、文学作品等多个角度,以纪实视角收集整理与深圳基建工程兵有关的史料,并采访相关在深的基建老兵,定期采编成稿出刊。
据悉,《拓荒牛》创刊号将于2019年春节后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