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信息

黄伟文:基建兵留给深圳的不仅是物质建设成果

发布日期:2024-08-21 16:12:56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40年,一群人,铸成拓荒牛精神的英雄赞歌;40年,一座城,奏响改革开放的华彩乐章;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拓荒牛”,他们每一个“拓荒牛”的拓荒记忆,熔铸成了深圳这座城市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黄伟文,1996 年起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曾任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深圳市规划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处长。他为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献计献策,也与基建工程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推送的是他的个人回忆性文章,谈谈他眼中的基建工程兵。

  黄伟文1996年加入规划管理部门新创办的福田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其发起者和主任是当时主管深圳规划建设的副市长王炬。王炬是参加特区建设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的领军者,是“拓荒牛”的代表人物之一。1983年部队集体转业时,为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00049部队临时指挥所副主任(副师长)。

  为了建设高水平的深圳新中心区,王炬听从专业建议,专门成立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自己担任主任,规划国土局局长刘佳胜当副主任,从各部门抽调不同专业方面技术骨干组成跨专业团队全面管理中心区开发建设业务,黄伟文便是从规划院选调进去的人才之一。

  王炬对这些年轻的专业方面技术骨干们寄以很高的期望,偶尔会到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看望他们。在一次国际评审会期间,王炬看到黄伟文,勉励他:“小黄,中心区就交给你们了,要好好干出样子来!”

  1998年深圳副市长、福田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炬听取音乐厅、图书馆设计竞赛评委汇报。前排自左到右:规划国土局郁万钧总师、中心办工作人员黄伟文、中心办主任王炬、两院院士及评委专家周干峙。

  王炬非常尊重专业者的意见,当时的深圳规划国土局邀请两位院士及一批国际专家学者做深圳城市规划顾问。一些重要专家到深圳,王炬都会亲自接见招待,比如来帮深圳设计中心区中轴线的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还有两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等。正是在王炬的主持和领导下,通过当时高水平的国际咨询和评选,确定了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深圳市中心区的大格局;也正是他创办领导的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为深圳探索了不断高水平引进国际规划设计经验、并能长期跟进转化落地的跨专业团队机制,让中心区全过程的规划建设成为了中国城市设计的重要样本。

  市民中心方案确定前,用气球在现场勾出市民中心轮廓以研究方案在现场的效果。黄伟文跟中心区办公室及规划局同事合影。

  在集体转业后的30多年里,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移山填海40平方公里,建成的高层建筑超过1000多栋,以及许多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获得国家优质金奖、银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200多个奖项。基建工程兵建设或开发的项目包括深圳电子大厦、国贸大厦、友谊商店、圣廷苑酒店、长城大厦、邮电枢纽大厦、信息枢纽大厦、东海花园、市民中心、市教育学院教学大楼、滨海大道、福永机场、深圳机场航站楼等。

  “这些基建工程兵作为深圳建设者为深圳建设或开发的项目,是深圳建设历史及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们串联起来,反映了深圳建筑的学习创新和演变发展,也是深圳基建工程兵在深足迹及发展的一个侧面记录。”黄伟文对于基建工程兵以及他们建设或开发的项目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还透露,这些建筑每一栋背后都有很多故事。

  深圳电子大厦是深圳的第一栋高层建筑,是基建工程兵一支队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建设成果之一。当年电子大厦这一战,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打出了军威,在深圳立足了脚跟。但如今看来,也不是全无遗憾。“其位置未能完全考虑深南大道日后扩建需作出较大退线,现在看就处于比较突出的位置。”黄伟文说。原来当年深南大道的计划建设宽度是50米,因此电子大厦的地基就定在50米的位置开建。后来市政府决定将深南大道加宽,但此时楼已经建了一半,如果拆建将损失巨大,只得继续建设。所以如今看电子大厦的位置,明显比其他建筑物更靠近深南大道。

  黄伟文还在规划管理部门接触过其他一些基建工程兵改编企业所建设或开发的项目,例如市民中心。他从规划管理角度参与了市民中心的规划设计过程。“这是一个用‘大鹏展翅’象征形式体现深圳在‘拓荒牛’创业之后再创新辉煌的政府第二代办公大楼和市民服务、公共文化设施综合体。它的最大优点是打破中国常规政府大楼围墙大院、台阶森严的刻板形象,变成一个开放中轴线、没有围墙大院、提供综合服务和文化展览设施的欢迎市民使用的公共建筑。”黄伟文评价道,这样的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建设周期长,对施工公司肯定是一个只做贡献、保证质量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好的项目。

  深圳最重要的交通主动脉之一——滨海大道,也是当年基建工程兵参与移山填海建设的城市快速干道。“滨海大道是深圳最漂亮的相对也能兼顾滨海景观的城市快速路,建成会成为很多城市学习城市景观大道的对象。”黄伟文对于滨海大道既有赞扬,但也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对行人过马路的便利性和感受照顾得还不够好。此外,黄伟文还谈到目前滨海大道深圳湾的一段又要拆除埋入地下,以便让滨海公园与超级总部地块直接在地面相连的问题。他指出:“这样的高成本又复杂的改变,可能也带来非常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深圳今后工程建设项目不得不面对的系统影响的评估问题。”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每一个发展时期的城市规划都有其主题与特点。站在更远的时间坐标上回顾,或许也能发现当年的城市规划或建筑工程有其局限性。但深圳这座城市以其容错、快速试错并进行反思、改进的特点,让城市始终朝着“城市让我们正常的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前进。

  三十余载时光悠悠,基建工程兵们用遍布深圳的工程建设项目,搭建起城市坚实的骨架。或许也有不足,但他们始终不停步。 “这些项目类型和年代多样,肯定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去克服和学习,对深圳工程兵这样背景的建设机构来说,是不断接受挑战和拓展自身能力边界、并且成长成为存在竞争力的建设企业的过程。”黄伟文接着说,“这也是特区拓荒牛的精神所在吧!”

  国贸大厦是基建工程兵的代表性建筑,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曾以“三天一层楼”的绝无仅有的速度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记录。从此,“深圳速度”享誉中外。

  黄伟文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多年,对于国贸大厦的故事自然也听闻过许多,巧合的是,国贸大厦的总设计师朱振辉后来成为了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副局长,是黄伟文曾经的领导。

  国贸大厦在高度上虽然已经淹没在深圳鳞次栉比的高楼之中,但它缔造的“深圳速度”却仍然发人深省。黄伟文认为“深圳速度”在如今深圳的城市建设中可以有更多解读,或者说需要注入更多新内涵,来保持“深圳速度”的可持续性与领先性。“这些新解读和新内涵可能包括如何能兼顾速度和质量?如何能兼顾速度带来的城市空间巨大改变同时也保证历史背景和文化记忆的可延续和可传承?如何能探索更加快速、临时和环保的创新建设方式和技术来响应更快速度的建设需求?”这样一些问题引领着他去探索深圳城市空间的更多可能。

  短短几十年,两万名基建工程兵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城市的骨架,但他们所留下的绝不仅只是建筑物本身,更重要的是启发了人类对于美好城市生活的想象与思考。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成立于2014年,由在深圳城市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专家学者、历史记录文字工作者共同发起,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深圳市一级社团,旨在服务“基建兵”群体、弘扬“拓荒牛”精神。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