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1955年8月30日,总参决议,以工兵第20团,公安内卫第3团为根底,组成我国人民工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后改称101工区。1961年6月20日,总参颁发工程兵直属部队编号,以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修建第51师,部队代号8313部队,1975年8月改为88611部队,师部驻地北京市南口镇,通信地址为北京市1026信箱,曾辖工程兵修建104团,107团,108团,115团,116团,126团,131团,179团,251团。
1979年2月23日,决议,改编为我国人民工程保护总队,从属于工程兵建制。1983年春吊销51师,师部(除加修营归建115团外)和各保护大队交保护总队,104团、115团归建52师。
1961年6月20日,工兵4团被改编为工程兵修建第104团。驻地北京南口。部队代号为国防361部队,4784部队,88703部队。从属工程兵修建第51师建制领导。1983年51师撤编时,转隶工程兵修建第52师。1985年52师吊销时,被整编为总参工程兵工兵41旅修建一营。2012年转隶第二炮兵。
1951年至1953年在简阳组成工程兵修建第107团。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奔赴甘肃。1960年,赴京撤至京郊,1961年6月20日,从属工程兵修建第51师。部队代号为7259部队,8342闵江部,8318部队,88705部队,88739部队,又改为80507部队。1963年11月,“挥戈秦巴”。1965年,8318部队[工程兵修建独立第51师107团]驻宝鸡市区。1969年10月20日,转隶于工程兵第1工区。1975年至1976年6月转隶于工程兵修建第54师。1976年6月转隶于工程兵修建第53师建制。1980年至1982年,回师汉中,1982年末随53师一同移送第二炮兵。1983年,8318部队[工程兵修建独立第51师107团]离宝鸡市。
1946年头,冀察热辽军区第21分区党委,即以原有的一个区小队为主,开展成为县支队,名为新北支队。3月,更名为北票县支队。1947年11月,北票支队在原有根底上持续扩展,分区抽调三个小队与北票支队合编成21分区独立第1团。1948年3月,独立第1团于向阳寺地 区休整,并整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6团。7月受命进关,9月于遵化区域编为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独立第2旅第4团。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纪念日),在河北易县东邵、考山区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4旅第70团。
1949年1月15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4旅第70团改称我国人民第65军第195师第583团。1951年2月,195师随65军入朝参战。1953年10月回国。195师驻地河北张家口市。 1960年10月3日,总参指令第195师(不含师属炮兵团,独立高炮营以及师的炮司机关和炮兵指挥连)调归工程兵,改编为工程兵第102工区指挥部583团。10月中旬,部队进驻怀来县。1961年6月20日102工区指挥部改编号为工程兵修建第52师[88612部队]第108团。部队代号8338部队,从属工程兵修建第52师建制领导。1969年52师受命移防湖北老河口,108团留守河北官厅,转隶于工程兵修建第51师建制。1975年8月108团改为88709部队。1983年51师吊销时,108团被整编为16团。1982年时归65军代管。1985年至1986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轮战期,在云南前哨配属昆明军区施行前沿阵地构筑防护工程,代号为35916部队。后整编为65集团军工兵团。2017年65集团军被整编为中部战区81集团军,工兵团被整编为81集团军工化旅。
工程兵修建第115团,从属于工程兵修建第51师建制领导。部队代号8325部队,88709部队,驻地北京西峰山。1983年春,吊销51师,115团归建52师。1985年末,吊销52师,115团整编为总参工程兵工兵第41旅工兵一营,驻西峰山.2012年,工程兵工兵第41旅归二炮.
1960年5月1日在北京昌平组成工程兵修建第116团。1961年工程兵直属101工区改为工程兵修建第51师,该团从属51师建制。后从属于工程兵修建第53师,54师建制领导。部队代号8326部队,88710部队。1969年3月进驻陕西绥德区域。1970年调归工程兵第二工区。进驻山西吉县。1973年11月进驻山西襄汾。
126团于1968年一1974年5月在山西岢岚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从属于51师统辖,部队代号8041部队,1975年8月改为88714部队.1974年6月调归54师,在重庆涪陵。于1979年末撤离四川。1982年3月调归第二炮兵建制。
该团是工程兵独立131团,组成于1965年,驻辽宁梅河口市,1970年编入工程兵修建第53师,1979年3月,转隶于工程兵修建第51师,部队代号为8670部队,88717部队。1983年1月1日在抚顺市李家园,以原工程兵修建131团团部、2、3、4营营部,8、10、13、14连和步卒47师139团3个连,48师6个连组成坦克4师装甲步卒团,原军区工程兵修建131团团部改建为装甲步卒团团部。1985年11月,装甲步卒团由辽宁抚顺市调防吉林梅河口市海龙镇原141团营房,1998年8月--11月10日,装甲步卒团吊销.
1966年4月从修建第120团,121团,126团抽调部分干部兵士为主干在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组成工程兵修建第179团,部队代号为8336部队。1966年11月,划归工程兵修建第51师建制,由峰峰矿区移防河北定县县城。1967年2月,依据指令,179团由河北定县调往云南建水,一同划归第二炮兵第52基地。1971年5月24日,179团受命出国履行老挝上寮区域履行援老修路使命,从属我国修建工程部队第5支队领导,1974年12月回国。1975年8月进驻湖南,从属第二炮兵某基地。
1965年4月,依据,总顾问部指令,军委工程兵修建第51师直机关和104团,107团,115团,116团抽调330名干部和800多名兵士为主干,并从辽宁省搜集3193名新兵士,于1965年9月在北京市昌平县沙河镇组成的,编号为我国人民工程兵修建第251团,从属军委工程兵修建第51师。部队代号为8343部队。1975年8月改为80551部队。1981年改为52781部队。1966年3月受命进驻安徽省微州,池州区域,由军委工程兵修建第51师移送军委炮兵第52基地。1966年8月,由军委炮兵移送军委第二炮兵,建制从属第二炮兵第52基地。1975年3月,251团在履行援老修路使命期间从属联系没有变,行政领导和施工安排指挥暂时归昆明军区工程兵第5支队。1978年3月,251团进驻河北省张家口区域,移送,从属第二工区。1983年头,军区工程兵吊销,第二工区归直接领导,251团仍从属第二工区。1985年下半年,修建第251团改编为军区工程兵机械大队,归军区工兵部直属。
崔萍 (1919.11~2001.3)河北省藁城市 梅花镇南刘村人。自幼热爱读书。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1938年12月参加我国。同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后改成一分校)工兵队学习。曾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队训科干事、新四旅工兵连连长、冀南军区四分区司令部练习顾问、保镳连连长、七分区基干团作战顾问,教训大队军事教员、副大队长等。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司令部练习科副科长、第二野战军十纵司令部练习科副科长、作战科副科长、华夏桐柏军区二分区作战科科长、泌遂指挥部和遂平指挥部指挥长、河南军区独立五团顾问长。参加了1946年的辽唐战争、高唐战争,1947年的安阳战争,南下前进大别山,转战桐柏山区,而后又投入汹涌澎湃的淮海战争。
新我国建立后,曾任河南军区军政干校、中南军政大学、二十步卒学校大队长。1952年4月受命到吉林筹建工兵练习基地。1954年4月赴越南任军事顾问团工兵顾问及援越工兵练习团团长。1956年任工程兵技术学校校长,其为新学校的改造、建造付出了巨大汗水。1958年至1960年头,在政治学院、军事学院高档研究班学习。1961年后,历任工程兵修建第51师师长,工程兵司令部副顾问长,工程兵副司令员兼顾问长,兼任全国人防领导小组成员。1976年10月,担任毛主席纪念堂建造工程副总指挥。1982年任总参工程兵部第一任部长。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三级独立自在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勋章、我国人民独立勋绩荣誉章。
王俊青(1922 7—1991 6),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人。1938年10月入伍,1939年2月参加我国。1985年4月离休。正军职。
他出生于一个农人家庭。1938年,日军的铁蹄践踏了山东半岛,处处烧杀抢掠,激起了王俊青的满腔怒火。16岁的王俊青萌生了拿起兵器保家卫国的思维,当上了一名机智勇敢的小游击队员。刚入伍时,部队安排他当号兵,在艰苦的战争日子中,王俊青逐渐训练生长,他积极地参加战争,同游击队员们一同打土匪、抓奸细,捍卫大众的出产和日子。
加人正规军山东纵队后,王俊青更是满腔热忱地投入战争。他阅历了反冲突、反屈服及鲁中3次征伐顽固派的奋斗,参加了2次反“扫荡”,沂水城、蒙阴城等战争和战争。曾屡次带领小分队独立完结作战使命。在1943年的一次征伐日伪军的战争中,他带领特务连担任主攻,施行突击爆炸,超卓地完结了攻坚使命,得到领导机关的奖赏。王俊青先后担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指导员、教训员、巡视员,鲁中军区泰山分区安排科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王俊青投入敌后游击战,参加了蒙北歼灭战、蒙山阻击战、孟良崮歼灭战、泰安歼灭战、南麻攻坚战和闻名的济南战争、淮海战争,先后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为解放全我国作出了自己的奉献。历任济南警备司令部行列科长,徐州市保镳五团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南京市委安排部干部科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行政管理处处长。
新我国建立后,王俊青一直在工程兵部队、机关、院校和科研机构担任领导作业。朝鲜战争迸发时,他受命带领工兵十团赴朝参战,参加了5次战争。在极端险阻的条件下,身为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的王俊青,与团善于海波一同,带领近3000名工程兵指战员,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迎风斗雪,日夜奋战在“三八”线,奋战在北汉江、昭阳江、清川江、临津江和金钢川畔的运送补给战线上。
第五次战争是全团赴朝作战最为艰苦的一次战争,工兵十团背负了抢修汉江支流北汉江九万里处和三八线昭阳江富坪时里桥梁、水下便道和沿途扫雷的使命。在缺粮断炊的状况下,王俊青教育兵士严守纪律,紧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还代表团党委提出了“越苦越荣耀!为国际主义建功”的标语,全团上下团结一心,战胜了敌机轰炸和江水湍急、冰冷、资料紧缺等重重困难,有力地确保了九兵团进攻和机动使命的完结。1953年11月,工兵十团归国的前夕,九兵团首长表彰说:“工兵十团入朝最久,背负艰巨使命最多,达到方针最好。”工兵十团能以惊人的毅力、坚定不移的毅力,战胜了敌人和艰难险阻,关键是有一个团结一致刚强领导的团党委。而作为团党委书记、政委的王俊青,肩负着无足轻重的职责。在团的会议上,他常常说,要经过政治作业,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进步部队战争力。王俊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超卓地完结了自己背负的使命,被上级称为“优异团政委”,被兵士们称为“好政委、好书记”。
回国后,王俊青屡次参加安排和指挥重要国防工程建造,常常深化施工第一线,了解状况,处理问题。他不管病魔缠身,坚持作业,最终昏倒在作业岗位上。王俊青长时间担任部队和领导机关的政治作业主官,历任工程兵文明速成中学政委,工程兵修建五十一师副政委、政委,工程兵科学研究部政委,全国总工会军代表,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9月被颁发上校军衔,1964年3月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在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我国人民独立勋绩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