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在火箭军的序列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导弹工程兵,他们默默坚守大山深处,担负着为导弹筑巢的神圣使命,尽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直到退伍都没见过导弹,但为国铸盾的责任始终担在肩。
南国腹地,山区内温度跌至零度。火箭军某旅官兵一大早就集结完毕,奔赴不同点位,展开一天的工作。
“被复”,是导弹阵地施工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用混凝土在刚刚打完的坑道里形成一道拱形的安全支撑,为导弹进入阵地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头顶是岩壁,身体下面是钢筋,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只能攀爬着行动,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
作业面十分狭窄,到处都是出的钢筋和扎丝。连队专门挑选了一批身手灵活、身材瘦小的战士作为突击队员,负责不一样的区域施工。
战士高建伟与坑道打了18年交道,先后参加了10多项重点国防工程的施工任务,总结出不少小方法、小窍门。施工间隙,他又忙活着给战士们发藿香正气水。
连长雷功坤,平时斯斯文文,检查施工点位时却以要求严苛而闻名。这几年,他带着战士们辗转全国各地,在去年刚刚结束的一项施工作业中,大家提前高质量达成目标,创造了新的纪录,雷功坤还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国防施工,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这个旅还专门成立了由技术室专家、老士官组成的质量监察队伍,分布在施工的各个点位,进行全要素、全流程的技术把控、质量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