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广东中山:发挥退伍军人“五种力量”为“百千万工程”建新功

发布日期:2025-03-21 06:29:22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动的大背景下,中山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积极做出响应号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不仅为全市广大退伍军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更通过强化示范引领,凝聚榜样力量,努力发挥退伍军人“五种力量”,引领退伍军人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应急抢险救援、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

  在中山市民众街道民平村,“兵支书”彭兴华凭借着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蹚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富民强村的新道路。他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壮大村的集体经济,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不足120万元到突破200万元的跨越。同时,他还着手进行“致富路”的升级改造工作,改造后的土地租金大幅度的提高,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说起“百千万工程”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中山市三角镇结民村“兵委员”冼军海如数家珍:“‘百千万工程’给我们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我们的工业园区增加了近60家企业,一年为村集体增加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

  自四年前退役后,冼军海怀揣着建功家乡的梦想,回到结民村担任村委员和民兵队长。在冼军海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结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巧妙地将村里的“马路经济”转变为夜市经济,在市场旁边打造了一条集中的夜市街。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乱摆卖的问题,还为50多个农户提供了工作岗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冼军海还通过引入资本合作经营生鱼农产品等方式,打造了“生鱼梦厂”“生鱼饲料粮仓”等特色项目,推动了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山通过探索“选优配强+培训赋能+选树激励”的“兵支书”全链条培育机制,先后推选培育319名“兵支书”“兵委员”,组织“兵支书”助力“百千万工程”能力提升培训班218场,开展“兵支书”交流宣讲活动132场。一大批类似冼军海、彭兴华的优秀退伍军人坚持奋战在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可靠力量。

  告别乡村振兴大舞台,来到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退伍军人同样冲锋在前。近年来,中山借助“中山军创”这一响亮的品牌,鼓励退伍军人将部队里的严谨作风和创新精神带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促进中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绝缘避雷器、变压器、自动喂料机……在中山市东凤镇一家公司会议室的地板上,摆满了何排枝的发明产品。退伍军人出身的何排枝被誉为“发明大王”,在互感器、避雷针、变电站等多个领域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并累计获得专利超150项。

  “百千万工程”在广东省开展得如火如荼时,何排枝研究发明了一种自动喂料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渔民实现自动化喂料,只需通过手机就能全天候远程操作,现已在珠三角多地使用。65岁的何排枝并未停下研发的脚步,表示将用科技发明赋能“百千万工程”,用科技管理手段助力渔民养殖,带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到中山市南朗街道的绿色芽苗菜种植基地,恒温培育室内,一箱箱绿豆芽、黄豆芽长势喜人。生于1994年的肖剑锋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看准了芽苗菜的前景和商机,培育的绿色有机芽苗菜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青睐。

  经过发展壮大,短短几年时间,肖剑锋的企业便脱颖而出,成为中山乃至全国豆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将继续研发高品质、营养健康的豆制品,用好科技赋能推动‘百千万工程’,携手更多人为绿色高品质农产品注入新活力。”肖剑锋表示。

  近年来,为擦亮“中山军创”企业品牌,提升退伍军人创新创业能力,中山先后制定促进退伍军人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14条,出台退伍军人创业资金管理、创业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征集等“1+N”扶持政策,为“军创企业”提供“一站式”孵化基地、“组合式”税收优惠、“跟踪式”贷款服务等多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军创企业近4000家。

  在社区治理、应急救援的领域中,退伍军人的身影同样活跃。他们凭借着在部队里培养出的过硬素质和丰富经验,成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精锐之师。他们的存在,为平安中山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中山市三角镇,有这样一位“老班长”,他姓梁,今年66岁,自2020年加入三角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老兵调解室”担任调解员以来,通过一次次采用融情、理、法于一体的调解法,及时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年来,热心肠的梁叔已成功调解了10多宗“硬骨头”案件。

  梁叔所在的三角镇“老兵调解室”坚持“八个一”工作法,协助解决了邻里纠纷、拆迁补偿、离婚案等矛盾纠纷30余件,其显著的工作成效多次被退伍军人事务部专题报道,成为基层治理的典范。

  近年来,中山通过探索“1+4+4”退伍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持续激发退伍军人“红色潜能”,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退伍军人的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已成功选聘69名优秀退伍军人担任人民调解员、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成功调处20多宗案件。

  中山市三乡镇前陇社区的乡村面貌最近发生了大变化。原本如同蜘蛛网一样乱拉的“三线”得到整治,露出了蓝天白云,门前屋后的一些卫生黑点,也成了美丽的“小花园”。该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退伍军人卓海标对社区的变化颇有成就感。负责“三线”整治等各项工作以来,卓海标曾多次到各村(社区)与村“两委”干部、实施工程单位、设计单位和居民群众做沟通协调。同时,他还充分听取居民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每天前往施工现场,与各(社区)负责的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一起及时处理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蓝天救援队,有这样一位退伍军人,他曾经服役于“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退役后参加各类公益救援、宣教近百场,他就是孙宏宁。当前,他已经是中山市拥军支前红旗服务队队长。谈起从事公益救援和宣教的初心,孙宏宁说:“物质的帮扶也许是有限的,但救援技能和安全知识无限地传递下去,在危急时刻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像孙宏宁这样的退伍军人,是中山开展拥军队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紧盯抢险救灾等多样化需求,打造一支由62名退伍军人组成的服务队,具备应急救援、水上搜救、山野搜救、医疗急救等综合专业技能,为中山市应急处置、抗洪抢险、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退伍军人力量。

  据中山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广大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锤炼,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各行业各领域有较高的威望,有助于他们在基层党建、矛盾化解、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中山市,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力量。在中山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的引领和支持下,各街道和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以退伍军人为核心,汇聚了社会各界爱国拥军的群众,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成立于2018年2月的中山市东区街道退伍军人红旗志愿服务队,是众多优秀志愿服务队的代表之一。从最初的8名退伍军人起步,队伍如今已发展到400余人,成员涵盖了退伍军人家属、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工人、企业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等。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却因共同的信念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制度、有温度、有组织的大家庭。

  在退役军人李克的带领下,东区街道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在社区创文工作中,他们冲锋在前,助力环境整改治理;他们定期探访长者,为居家老人安装安全扶手,送去温暖与关怀;他们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和“红色教育”主题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这些活动不仅温暖了社区居民,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中山市的退伍军人志愿服务事业蒸蒸日上,东区街道志愿服务队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追溯到更早前,中山市三角红旗志愿服务队于2017年成立,并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些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中山市志愿服务的热情。

  现如今,中山市共有315支退伍军人红旗志愿服务队,队员总数近3000人。他们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3000场,服务时数达到13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打造出移动军旅展览馆、国防教育宣讲、社区综合服务、助困帮扶、政策宣传、老兵宣讲团、老兵仪仗队等多个特色服务品牌,成为中山市志愿服务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