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90年前,中心赤军主力从于都动身长征。日前,报记者来到这片赤色热土——
“90年前,赤军在这里冒着敌机扫射轰炸,分秒必争抢修浮桥……”10月中旬,记者来到于都河畔,正赶上第72集团军某旅“工兵红一连”安排官兵展开现地教育。现场,连队指导员刘威将那段烽烟年月,为官兵娓娓道来——
“第五次反‘围歼’失利后,中心赤军主力集结于都河畔。1934年10月,在公民大众协助下,咱们连前身部队用800多条巨细船舶,在水深浪急的于都河上架起起一道‘昼伏夜出’的暂时通路。赤军主力顺畅渡过于都河,开端了万里长征的漫漫征途……”
长征源头探初心。站在长征榜首渡头,听着刘威的叙述,官兵们的目光跳过波光粼粼的河面,遐想90年前那个夜晚赤军踏上征途的情形。
赤军将士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与送别的苏区父老乡亲离别,连续渡过于都河。谁承想,绝大多数人此去便是永诀。
那是怎样的征途:血衣裹身,九死一生。赤军将士不时面对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一路奔走风尘、爬冰卧雪、草根果腹,转战几万里、血洒几万里、建勋几万里。
那是怎样的悲凉:几近穷途末路,一路刀光剑影。“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均匀3天就要进行一次激战。从各根据地动身参与长征的赤军将士共有20万左右,抵达陕北的只要3万多人,于都县仅留下名字的勇士就有1万多人。一同渡河的数万于都子弟,活到新我国树立的仅277人。
“当年前路苍茫、不知归期,一路上艰难困苦、刀光剑影、血洒征途,是什么支撑赤军将士前赴后继走下去,直至看到成功的曙光?”上等兵王泽权和战友们观赏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时,心中的问号被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热血故事拉直——
那是由于赤军将士一直怀揣一个坚决的信仰:“漫漫征途,为了一个崇高的抱负——树立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北上抗日完结民族独立。”
在这个崇高抱负的引领下,赤军将士在长征路上战胜全部艰难险阻,将一场因反“围歼”失利引发的战略搬运,变为创始革新新局面的起点;据守初心、担负使命,赤军将士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战天斗地的故事,将一段险象环生、历经磨难的艰苦进程,变成一条巨大民族的奋起之旅、重生之路。
2019年5月20日,习主席来到于都县,仰视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碑,观赏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他着重,咱们不能忘掉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掉革新抱负和革新主旨,要继续高举革新的旗号,宏扬巨大的长征精力,朝着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方针奋勇前进。
那一年,刘威从电视新闻画面上看到当年赤军抢渡于都河留下的浮桥时,心里激动不已。了解旅史的他知道,那座浮桥是他们一连前身部队的革新前辈架起的。不久后,连队便安排部分官兵组成“寻根小组”,来到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寻找前辈足迹。尔后每年,到长征源头叩问初心,便成为一连官兵的“必修课”。
站在浮桥边的“长征源”石碑前,刘威向官兵叙述当年赤军渡河的故事:传闻赤军架桥缺木材,许多大众把自家的床铺、门板拆下来送给赤军,一位大爷还固执要把自己预备留作棺材的“寿木”也捐赠出来。
为了保证中心机关和赤军主力安全集结、顺畅搬运,30万于都公民捐门板、架浮桥,军民每天下午架桥,次日清晨再撤除,一起制作假象利诱敌人,使敌侦查机和探子成了“聋子”“瞎子”。在大众的保护下,赤军将士白日歇息、晚上渡河。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敌人竟毫无发觉。
“30万于都公民保存一个‘天大的隐秘’,这一个故事我并不是榜首次传闻。可置身这片赤色故乡,在《十送赤军》的歌声中,听指导员有板有眼叙述这一个故事却是榜首次,感受分外不同。”军士刘传超和记者说,这让他想到了那动听的一幕——习主席到于都调查时,曾在中心赤军长征动身纪念馆一幅“草鞋地图”前持久停步,厚意凝睇。那是用80双草鞋拼成的我国地图。为了不让赤军将士赤足征战,苏区大众家家户户打草鞋送给兵士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任。习主席指出:“今日,咱们这一代人的长征,便是要完结‘两个一百年’斗争方针、完结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我国梦。”重温统帅嘱托,“工兵红一连”官兵倍感责任重大:90年曩昔,咱们是不是还像长征时革新前辈那样,坚持为党和公民贡献全部的信仰决计?新时代长征路上,咱们怎么牢牢守住自己的初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清晰要继续深化国防和戎行变革,连队怎么在这场攻坚战中再创佳绩?
“战争年代前辈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新征途上咱们更要不忘初心,争做强军兴军的开路先锋。”“工兵红一连”官兵用实际行动作答——近年来,这支传承赤色血脉的英豪连队活跃向信息化、智能化新方针建议冲击,不断的进步战时作战工程保证中心才能,先后完结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祸、重大使命安保等使命,荣立团体一等功7次、二等功15次、三等功19次,被上级颁发“开路先锋连”荣誉称号。
足迹叠着足迹,初心映着初心。“工兵红一连”官兵发现,当年赤军架起浮桥的当地,已建成5座现代化大桥。
从木板浮桥到“钢铁巨龙”,5座大桥横亘贡江,涵义新长征、新动身、新斗争、新发展、新期望。于都河畔,“工兵红一连”官兵迈着规整的脚步,气势如虹、俯首跋涉……
“90年前,赤军在这里冒着敌机扫射轰炸,分秒必争抢修浮桥……”10月中旬,记者来到于都河畔,正赶上第72集团军某旅“工兵红一连”安排官兵展开现地教育。现场,连队指导员刘威将那段烽烟年月,为官兵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