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当年援助洛矿建造的上海技术主干合影。(前排左三为沈文熊,后排左二为潘天铭)
上海,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全国工业中心的上海掀起了援助内地建造的高潮。其时,国家“一五”方案重点建造的重工业基地城市洛阳,不仅是上海对口援助的重心,并且,两座城市还因为工业建造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50多年前,其时的上海矿山机器厂和上海柴油机厂,为洛矿和洛拖的建造给予了忘我协助。
近来,记者在上海市闵行经济开发区江川路看到,绿树映衬中坐落着一片厂房——这儿万古流芳本来的上海矿山机器厂,现在的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重”)。
上重始建于1934年,是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成员企业之一。
上重厂志载:“1955年至1958年,援建洛阳矿山机器厂,共派去146人,这中心还包含厂长1人,中层干部5人,工程师2人,技术员23人,其他干部10人。”
企业宣传部副部长许恺立说,上重“去强不去弱”,把技术水平高的都送到了洛矿。
上柴公司总经理作业部部长张蕾介绍,1952年11月,上柴为援助重点建造抽调了106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分赴东北和洛阳。
本年75岁的沈文熊是上海崇明人。与记者攀谈,这位地地道道的“上海阿拉”能说一口纯粹的“涧西线月来洛矿前,沈文熊已经是上海矿山机器厂一车间的一名五级钳工。
沈家弟兄六个,沈文熊排行老五。其时上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援助洛矿运动,工友们群情昂扬,身为共青团员的沈文熊坐不住了。
“厂里开端选人赴洛矿,从技术工人到总工程师,都是主干。我记住有总工程师高文彬、总冶金师方剂重,还有一级技师徐纪生、夏福全等人。”沈文熊回想。
援助内地是件荣耀的事。没过多考虑,沈文熊就写了一份自愿到洛矿作业的决心书。“决心书贴到车间黑板报上后,我还怕不被赞同,不过最终领导仍是赞同了。”白叟说。
第二年的春天,洛矿试制的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诞生了,作为援建者,沈文熊的心境别提有多激动了。
1994年,53岁的沈文熊在提高设备厂(原一金工)机修车间主任的岗位退休。总结自己的支内生计,白叟用了四个字“无怨无悔”。
这位在城隍庙邻近老西门的里弄里度过了幼年和少年时代,以优异成绩从格致中学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老上海”,50多年前为了援助洛矿建造,乃至不吝和两小无猜的女朋友各奔东西。
“那个时候,咱们都满怀‘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一传闻去内地作业,底子不必发动。”面临记者,年过七旬的潘天铭依然是那样达观。
其时的洛矿筹备处设在老城义勇街的一处民房内。潘天铭担任搞建厂施工,被分配到了坐落谷水的基建工地。
“条件十分艰苦,咱们就住在河滨暂时建立的席棚里。我们干劲很高,都想早一天把工厂建成投产。”白叟回想道。
1955年12月5日,洛矿举办建厂基建工程破土施工仪式,开端建造金属结构车间。
那个时期,涧西洛拖、洛轴、洛矿三大厂一起建造,施工用电反常严重,国家相关部分就调来一列2000千瓦的列车电站放在铁路专用线上保施工、保工期。
因为作业超卓,1956年5月,潘天铭到会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被颁发“全国先进生产者”称谓,遭到主席的亲热接见。
后来,潘天铭先后参加了洛矿水压机工程、铸锻工程和七零四工程,1995年从总厂厂长助理的岗位退休。
潘天铭说,假如从头挑选一次人生,他还会挑选来洛矿,“国家培育一名大学生不容易,报效祖国是不容商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