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看来,当前,中部地区仍面临城镇化率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区域竞争中,中部六省也存在产业雷同、过度竞争、供应链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
然而,与此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中,不少中部省份“闷声发大财”,在高新技术方面跑到了全国前列。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至4月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山西等中部六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两位数增长。
在此背景下,为助力中部地区“扬长板、补短板”,中央层面多次聚焦中部地区发展。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
对此,地方政府早已开始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地方探索。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窦良坦此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当前慢慢的变成了赣州乃至江西的发展重点。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充分的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中部地区如何改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接下来的竞争重点。
近年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的策略中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大幅度的降低了运输的时效性。这样的区位优势慢慢的变成了我们台资企业办厂的重要考量。”江西联茂电子相关负责人谭祖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江西,早在2022年开始,就“顶格推进”,并打造江西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江西是我国首批两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之一,具备低空经济聚集发展的优越条件。2022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就印发《关于深入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布局物联网、无人机等新兴起的产业赛道。其后,纳入“1269”行动计划、制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今年3月,江西共青城发布《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组建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按照计划,到2026年,这座县级市要建成“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5月12日,该市举行低空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蓝鲸飞艇研发制造、洪都中贝大型运输、莱仕康通用航空飞机制造等12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总投资达到68.75亿元。
共青城之外,吉安重点打造多功能一体的桐坪航空小镇;上饶开通首条商业级“配送”航线;赣州获批多个建设的通用机场项目,低空基建的内容逐步落实,为江西在“空中新赛道”中更具先发优势。
安徽建设了全国首个面向政务服务的“一网统飞”系统,按市场化模式提供无人机公共治理服务,并印发《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于今年4月在芜湖成立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10亿元人民币。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预测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以赣州为例,目前,赣州已经成功培育了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赣州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54.1%;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总数稳居江西省首位,工业营收排名也从全省第七跃升至第三。”窦良坦介绍。
从数据来看,2023年,江西工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3%左右、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总数已经突破了1.8万家。全省有万亿产业1个、千亿产业14个。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到1.08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分别接近8千亿元和7千亿元,今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一季度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5%、17.1%,正加速向万亿产业迈进。
当前,江西的航空,和安徽的汽车、湖南的重工、湖北的电子等,都已经变成“中部地区高端制造新名片”。
这带来的是显而易见的效果。六省中,前4月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1—4月同比增长8.5%,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4月单月增长12.2%。其中,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83.8%、44.0%。
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等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41.5%、23.5%。
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施制造业增长20.1%。
不过,在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看来,中部地区崛起应该全面形成中部地区的创新合力、产业合力和区域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下一步,中部地区发展仍需探索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