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60年代的绝密工程由8342部队建造能抵御百万吨级氢弹

发布日期:2025-02-02 19:45:14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孟可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在许多耳熟能详的热播影视剧中,我们都能听到他创作的音乐,而他曾经对媒体讲述过他家里的一件红色故事。

  孟可的三叔名叫孟洁,对孟可来说,他是一个仅存在于亲人口中的人物。按家人的说法,孟洁18岁参军,此后便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

  孟洁24岁那年噩耗传来,他牺牲了。更令亲人们没有办法接受的是,关于孟洁因何牺牲、尸骨安葬在哪里,孟家竟一无所知。

  而每当谈起这位早逝的亲人,一家人总是黯然神伤。直到2014年,大型纪录片《铭记》在央视开播,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新中国的奋斗史。

  在一个一闪而过的烈士陵园镜头中,孟可的二叔孟浩惊讶地发现,其中一座墓碑上面的信息是自己消失多年的弟弟的!

  凭借这点信息,孟家人终于找到了亲人的安葬之所,并了解到了他牺牲的原因。2016年,孟可的父亲终于来到一碗水烈士陵园看望自己的亲弟弟。而此时距上次分别已整整45年。

  一碗水烈士陵园中,安葬着牺牲于816工程中的76位烈士,他们的平均岁数仅有21岁,全都与孟洁烈士一样,几十年受不到家人的祭奠。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个816工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工程?为何牺牲于此的战士,连家属也不能告知呢?

  美苏虎视眈眈,三线年,对刚刚十几岁的新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北大地传来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试爆成功。

  同时,万里之外的法国率先向我国伸出橄榄枝,开启了西方大国与我国建交的篇章。但这一年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外患。

  自50年代末,中苏两国的关系出现破裂,到60年代已是势同水火,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线上陈兵百万,随时有可能爆发大战。

  而另一大阵营的领头人美国更是野心勃勃。从1961年到1963年,美国对我国领土的侦查飞行多达24次,在我国试爆前就已经推测出了我国试爆的大致时间。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官员罗伯特·约翰逊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文件,名为《针对中国直接行动的基础》,其中的意图简单明了:

  幸而当时的美国政府还存留着一丝理智,从1964年4月一直讨论到9月,最终在我国试爆之前放弃了这一计划。

  但由于在核武器研制期间,美国通过种种侦查手段对我摸排,404厂大概率已经暴露。因此一旦开战,404非常有可能首当其冲!

  而据当时在404厂工作的先辈介绍,他们曾经在雷达上观测到用于拍照侦查的氢气球从头顶大摇大摆地飘过。

  虽然驻防部队当时已经将高射炮拉了出来,但苦于射程不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侦查气球离开。

  除此之外,这年在中国南面的越南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北部湾事件,它标志着美国亲自参与到越南战争里来。

  北部湾事件中,美军不但对越南进行了侵略,还将炮弹和导弹发射到了我国境内的海南、中越边境等地,已经在实质上对我国主权完整构成了侵害。

  所谓的“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以大三线建设为主,即将我国重要的国防、经济设施迁往西南、西北等战略大后方。而小三线则是在各省级区域的后方建立武器生产和基本的建设基地。

  1964年8月,连续两次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必须随时提防帝国主义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我们的工厂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不利于备战。

  直到1980年,我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三线建设这才落下帷幕。其实三线建设期间,西迁的重工业不计其数,而其中极其神秘的816工程便是重中之重!

  前文提到过,404厂是我国当时唯一可提供核燃料的工厂,但对敌对国家来说,炸掉这个工厂易如反掌。若发生战事,我国多年费尽心血发展的核技术将失去作用。

  建设新的核燃料生产基地刻不容缓。而且新的生产基地还要具备躲避和抵御军事打击的能力,这就使新基地的选址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1965年,404厂的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接到通知,他们将离开茫茫大漠,参与到新的核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去。

  但经过考察和分析,这两处地址都不适合建设新的核燃料基地。洪雅县周边已经被同时期兴建的814厂、812厂选定。

  这两个单位也都是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如果再加一个816厂,则显得过于密集,容易遭受敌对国家的重点打击,显然违背了三线建设的初衷。

  同时甘洛也存在隐蔽性不足的情况,因此也被选址人员放弃。虽然这两处都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过大西南山高林密,是建设秘密工程的不二之选,选址人员仍然在这个地方进行考察。

  经过新一轮筛选,涪陵、万县两个地方进入了他们的视野。404厂党委书记王侯山来到涪陵白涛镇进行实地考察。

  他发现这里一来隐蔽性极高,二来山体构造稳定,更难得的是此地临近乌江,可以就地解决生产用水问题。于是他亲板,就在这里建设新基地。

  从此之后,白涛镇这个地名被从地图上抹去。6万多人秘密集中到这个小镇子,他们当中有全国各地赶来的工程部队,也有从404厂调来的技术人员。

  可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清楚自己正在进行三线建设,却不清楚自己修建的工程究竟有什么作用!

  一个用的是8342部队的番号,直到多年后的一天,他们在白涛镇的街头相遇,这才知道参加的是同一项工程。

  该工程不仅内部纪律严格,对外也是高度保密的,“816厂”只是建设者内部的称谓,对外曾用过“建峰公司”、“建新公司”等名称打掩护。

  而白涛镇的居民不仅不知道816厂的实情,更是不得对外透露一丝他们了解的消息,否则就会被迁离白涛镇。

  在大山里挖洞远远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当时我国欠发达的技术和当地巨石密布、质地坚硬的状况更是加剧了挖掘山体的难度。

  据当年参与816厂的工程兵回忆:那时工程部队实行三班倒的办法,每个班工作8个小时,这8个小时每个人都得不停地工作,稍一耽搁就会拖慢工程进度。

  而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缺少盾构机等先进的机械,大多数工程都是战士们用工兵铲、工兵镐等最原始的工具开挖出来的,偶尔能用上的炸药、风钻都算高科技了。

  即使炸药,也不能说用就用,战士们做的事情与移山的愚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每次8小时干下来,战士们往往精疲力尽,衣服上沾的汗液可以拧出来一茶缸。

  除了辛苦,各种危险也是无处不在。在巨大的工程量和复杂的地质结构影响下,塌方、滑坡等事故时常发生。

  816工程所在的地方叫金子山,有上百名烈士没能从山洞里走出来。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安葬在了不远处的一碗水烈士陵园,出于保密需要,他们的家人几十年无法得知他们在哪里长眠。

  可即便日夜不歇,偌大的金子山一挖就是八年,其间挖出的石土方多达150万立方米,这些石土方用来建设公路的话,可以从重庆一直铺到西安。

  可这还只是816工程的第一步。要知道816工程的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米,洞中的导洞、隧道加起来有20多公里,它们连接着18个大型洞室和19个洞口。

  这些大型洞室分别承担着核发电、化学后处理、元件存储、排风等功能。101洞室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洞室,也是放置核反应堆的地方。

  仅这一个洞室就能够分出12层,3楼反应堆底座、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洞室的核心楼层,当时我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就安装在中央控制室。

  如此一来,即使100万吨当量的氢弹在816厂的顶部爆炸,也丝毫不能影响其内部的正常运转。

  而如此庞大的工程,其经济投入也是非常惊人的。十多年下来,国家在816工程上直接投入的资金就达到了7.46亿。

  1966年,我国GDP总量也才1888亿人民币。如果换算到今天,这7.46亿需要加四个0。进入80年代,眼见816工程完工在望,我国所处的内外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苏联,勃列日涅夫这个对华强硬派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发表了“3.24讲话”,其中一如既往地对中国进行了抨击。

  一来一往的指责中,都传递出一丝和解的意图,中苏关系从1982年开始有了正常化的迹象。

  而美国更是在1979年便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的80年代,美苏争霸攻守易势,美国急需中国的支持,两国进入10年蜜月期。

  再加上此时国内的重心也被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如果继续耗费数万人力、数亿资金打造一个不再有敌人窥伺的工程,显然是不值当的。

  于是1984年,已经持续了十余年816工程,在完成85%的土建工程和65%的安装工程的情况下,被紧急叫停。

  从此“816工程”、“816厂”这些称谓不再有人提起,白涛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它的故事还没结束。2002年,国防科委工密办(2002)第14号文件对816工程相关文件进行了解密,白涛镇的居民终于知道了金子山上那根150米的烟囱是干嘛用的。

  时任涪陵区旅游局局长程仁杰意识到这是一个带动本地旅游经济的好机会,但无奈洞体过于庞大,一时间竟然找不到有能力的企业来对816遗址进行修缮。

  三峡大坝修建完毕后,乌江水位上涨,816遗址遭到了江水侵蚀。但因祸得福,国务院三峡办公司投入资金对816遗址做修复和改善。

  2010年,修葺一新的816遗址重新对外开放,它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改善,甚至部分洞室还模拟了运转时的状态。

  其实816工程的开始和终止都是时代的要求,它虽然没有在我国核工业领域发光发热,却见证了一代先辈所面临的艰苦环境和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一碗水烈士陵园中的每一位烈士都可以让我们敬仰。

  徐有威,张勇,段伟等.多维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研究(笔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1):131-145.

  达巍,蔡泓宇.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下的中美关系50年[J].国际安全研究,2022,第40卷(2):3-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