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现在,全國公路總裡程543.68萬公裡,鐵路營業總裡程打破16萬公裡,城市軌道運營裡程超過1萬公裡,內河航道通航裡程12.82萬公裡,頒証民用航空運輸機場259個。公路成網、鐵路布满、巨輪遠航、飛機飞翔……“流動中國”奔騰向前。
交通運輸天然具有軍地通用性,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軍事運輸投送才能水漲船高。近来,中心軍委后勤保证部與國鐵集團聯合印發新時代鐵路軍事運輸投送軍路協同作业意見。意見的出台實施,開啟新時代軍路協同新篇章。
乘著交通強國建設東風,軍地合力構建輻射鐵公水空各行業、貫通裝運卸轉各環節、聯動戰訓建保各要素的協同新格局,推動交通運輸動員潛力轉化為軍事運輸投送才能,讓新時代鋼鐵運輸線提擋加快。
“從火車站到港口碼頭有20多公裡,到了車站就得將裝備物資從鐵路平車上卸下,再租用当地拖平車裝載倒運到港口碼頭,耗時10個小時以上。”成守平回憶。
路途如同人體血脈網絡,“斷頭路”猶如血栓,阻塞路途,遲滯部隊運輸投送别動。
但是,這次重走這條路,成守平發現,軍列直達港口,從火車站到港口用時僅20多分鐘。
“運輸投送的痛點,便是我們作业的重點。”北部戰區某調度中心領導介紹,中心树立后,他們與駐地交通運輸部門和企業組成聯协作业組,深化部隊調研,了解運輸投送对立問題,整理需求清單。調研發現,部隊反映的問題会集在從火車站到港口碼頭的倒運環節,首要表現在倒運功率低、中轉有隱患、經費開支大等。
為了解決“斷頭路”問題,該調度中心牽頭組織鐵路、港口和航運企業及駐地交通運輸部門召開一場“諸葛亮會”,軍地代表積極建言獻策。交通運輸部門代表提出規劃調整的可能性,共享資源整合思路,企業代表闡述技術難點,提出解決计划。
“咱們无妨另辟蹊徑,試試港航企業的專用鐵路線。”有人提議升級改造港口和航運企業自有的專用進港鐵路線。
“當前這條鐵路的技術指標難以完结軍事運輸投送任務,并且升級改造難度較大。”企業運輸專家表明,“假如添加軍事運輸投送職能,勢必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我們要算經濟賬,更要算國防賬。隻要國防需求,我們全力支持!”港口和航運企業負責人態度鮮明。最終,確定升級改造港口和航運企業專用進港鐵路線的计划。
很快,改造工程緊鑼密鼓實施。軍地專家組深化現場,對工程設計、建設以及監理作业進行嚴格督導,細致勘测、審核並監督專用線改造工程的路基、橋涵、軌道、站場、通讯、電力、給排水等情況……
一年后,“鐵水聯運路”正式開通,外訓部隊裝備“乘坐”鐵路平車直抵船艙,官兵通過“鐵路+輪渡”的方法直達目的地,運輸投送功率大幅度的进步。
首戰告捷,軍地聯合攻堅,会集火力解決“斷頭路”,打通鐵路與水路的連接,暢通“微循環”。现在,若干條“斷頭路”實現“鐵水通”,有力保证了軍事行動的順利高效開展。
在某火車站應急軍事運輸投送裝載訓練現場,鐵路貨運員陳建民一邊警觉留心周圍動靜,一邊加固火車上的軍用裝備物資。
核准捆綁加固计划、測量超限裝備、確定超限等級、组织裝載車輛、檢查車輛狀態、編組列車……陳建民與20多名調度員、列車員、機車駕駛員、防護員、列檢員、調車員等鐵路職工各司其職,與軍代表默契协作,現場有條不紊。
“組織商業運輸時,以鐵路運力條件為主,什麼時候有車,就什麼時候發運。組織應急軍事運輸投送,必須以軍事任務時限為先,部隊什麼時候有需求,車不僅要按時到,更多時候還要提前到。”調車員孫翔說。
“曾经,我們不太了解軍列的服務要求和安全規范,執行任務時一度手忙腳亂。現在經過訓練,我們了解了相關要求,比方車廂內設備安置、物資寄存的特别規定等。”列車員王麗說。
“部隊和当地運輸的調度標准不太共同,過去存在信息溝通不暢、協調難度較大等問題。通過聯合訓練,我們了解了部隊的標准和需求,掌握了緊急情況應對流程,調度起來愈加順暢高效。”調度員劉帥說。
“軍事運輸投送,既要依托当地鐵公水空運載东西,也要依托当地相關部門、企業人員參與保证。”北部戰區某調度中心領導介紹,過去組織運輸投送訓練,基層軍代室和運輸企業大多各自為戰,当地保证人員對實施應急軍事運輸投送任務的時效性認識不充分,標准流程不了解,裝備特性不掌握,制約了保证功率的进步。
為了強化軍地協作,进步保证質效,該調度中心聯合当地相關機構和運輸企業树立“互為渠道”訓練機制。運輸企業以部隊任務為渠道,鍛煉專業隊伍保证才能﹔調度中心以企業調度機構和職教培訓基地為渠道,进步軍代表專業基礎和組織協同才能。
今年初,該調度中心沈陽軍代室一名軍代表參加了鐵路企業組織的信息化調度指揮培訓,現已成為單位信息化調度指揮的主干力气。“參加企業的智能調度、數據发掘剖析等專項培訓,讓我對運輸投送的信息化建設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作业幫助很大。”這名軍代表說。
“有了‘互為渠道’訓練機制,軍地可做的文章更多了。”一名運輸企業領導介紹。现在,軍地定时会集各方力气捆在一同練,綁在一同訓,进步組織協同默契度。新入職的軍代表納入企業運輸業務培訓體系,縮短適應期,快速构成戰斗力。負責軍事運輸相關作业的当地干部職工嵌入部隊實戰化運輸投送任務,在實踐中了解掌握軍事運輸投送組織流程。现在,已有一大批軍地運輸投送業務主干參加各類聯合訓練。
一天夜晚,一道緊急指令下達青島軍代室:“海軍一支救援分隊攜帶裝備物資,由青島國際機場乘坐軍機赴西北執行救援任務,指令你們協同空軍部隊和駐地民航办理部門實施應急投送保证。”
軍代表敏捷啟動區域協調應急響應機制,向民航办理部門下達精准保证計劃,依機型、投送任務與時限嚴密擬定運輸投送實施计划。
各方力气火速集結。整備停機位、開辟綠色通道、軍機准時進場。海軍救援車隊抵達停機坪,軍地各方緊密協同,裝備物資配載、加固、捆綁等作業一氣呵成,軍機按計劃起飛。軍代室作业人員統計,從軍機降落到物資裝載完畢,用時25分鐘,從受領任務到完结保证,用時約2個小時。
望著遠去的軍機,這名軍代表慨叹:“以往協調民航監管、航空办理部門與機場時,流程繁瑣、耗時較長。現在有了軍地協同機制,跨地域多部門聯合投送流程得到簡化,功率大幅进步。”
曾幾何時,因為標准不統一、規范不共同,跨區協調、軍地協調讓很多人撓頭。“現在部隊跨區訓練任務較多,但各鐵路局裝載加固標准不統一,運輸途中跨鐵路局時,要从头提交裝載计划,人員裝備在車站等候,費時又費力。”一名部隊官兵在一次軍地軍事運輸投送作业懇談會上的發言,讓北部戰區某調度中心領導形象深入。
該調度中心組織駐地鐵路、民航、港口和航運企業及交通運輸部門,聯合規范軍事運輸投送作业,完善軍地協同規范。在規范框架下,推广“戰區四省一區裝載加固標准一案通用”,解決跨局運輸反復提報裝載计划的困擾﹔拟定軍列旅速新標准,合理縮短鐵路作業和站停時間,為軍事運輸投送的高效組織奠定堅實基礎。
“曾经靠跑腿溝通協調,现在確立了標准規范,各方依規辦事,亲近協同,保证質效大幅度进步。”一位作业多年的軍代表對此感触很深。
從協調到協同,一字之差,帶來的不僅是組織流程的變化,還有“一盤棋”意識的增強。
“軍運不是部隊一家的事,而是我們我们的事。”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計劃統計部副主任蘭俊奇說,在軍地協同機制下,他們除了滿足部隊需求,完结既定任務,還主動作為。在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上,企業採用新材料加固橋梁、拓寬路途,进步承載才能,以適應重型軍事裝備運輸投送要求。同時,為了滿足軍事運輸投送信息化指揮調度需求,企業將智能調度系統接入軍事運輸指揮調度體系,實現運輸過程可視化、調配資源精准化。
“現代戰場瞬间萬變,運輸投送快一秒,勝利掌握就多一分。”該調度中心領導表明,他們將圍繞计划拟定、運力調配、調度指揮、現場組織等環節,進一步細化完善軍事運輸投送軍地協同機制,不斷进步運輸投送保证質效,更好地服務備戰、保证打贏。(姜凱 胡興)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