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钦点的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一生功勋卓著过生日时却要了一盆清水拜访在客厅中间

发布日期:2024-07-06 01:11:41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1952年,想从陈伯钧和陈士榘两人中选择一个作为工程兵司令,但是拿不定不注意,就上报了毛主席定夺。

  看了军委的报告说:“陈士榘祖父克山、克水,父亲、叔叔工兵管带,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陈士榘生于1909年的湖北省荆门市,1927年加入同年参加了秋收起义,随上了井冈山。

  1917年11月,主持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代表,陈士榘作为士兵代表被选为三个常委之一,笑着对陈士榘说:“陈士榘,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大王哩。”

  40多年后,毛主席握住陈士榘的手说:“陈士榘,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么!”

  接到命令之后陈士榘指挥教导营和工兵营到当地考验查证,经过调查之后,他们选择在赤水河东岸的茅台镇附近用盐船架设浮桥。

  由于连续行军,他们的脚都走出了血泡,再加上雨水较多,血泡破了化脓甚至溃烂,有人提出用茅台酒洗脚消毒。

  但是茅台酒太贵重了,大家就想了一个节约的方法,用脸盆盛酒,大家轮流泡脚。

  中央渡过浮桥之后,见到陈士榘等人打趣他说道:“你们有办法,喝了茅台酒,架了茅台桥,真的过了茅台瘾啰。”

  陈士榘作为营长,当然要负首要责任。军团司令员、政治委员找他谈话。

  几乎笑了起来,最后讲道:“你还是要走,但不准骑马,警卫员、马夫保留。”

  随后他紧跟部队行军,不指挥,不查哨,自带干粮袋,警卫员到时候给热饭,每到宿营地,还给他找门板搭睡铺,他这哪是处分,他这是在享福。

  这下子陈士榘不乐意了,长征中行军十分艰难,自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总不能一直这样舒舒服服的享受,得干点儿实事。

  战士们经过雪山的时候有些人因身体虚弱,疲劳过度,习惯地你靠我、我靠你地停下来休息。但是由于山上空气稀薄,很多战士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陈士榘曾在武汉宋庆龄、何香凝、陈雨苍办的救护训练班学习过一些救护知识,便用这一点常识主动向大家作宣传,并搀扶行动困难和体弱有病的。

  通过陈士榘的示范,们通过了雪山。当战友们回首云雾茫茫、梦幻般的雪山时,不无感慨他说:幸亏营长懂得这点常识,才使我们得以通过雪山。

  解放后,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就这样的一个问题陈士榘曾问过周总理,周总理一笑,说道:“这件事主席讲了,延安‘七大’也有个决定,长征中受到的处分一律不算数!”

  陈士榘笑着对总理说道:“我们教导营减员几十人,就给我这个营长禁闭一个月,长征后苏区 30 万人只剩下几万人,如要关禁闭差不多得 800多年!”

  1939年9月,红军走出了草地,来到了腊子口。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凭借着天险,连只鸟儿都难以飞过去。

  也着急了,看了看地图,然后对陈士榘命令说:“你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另外可以通行的道路,要最好能够降低部队损失。”

  他拿着望远镜立马找地方观察,过了一会发现部队已经攻下了腊子口以后,马上火速返回团部。

  一听眼睛一亮,面露微笑,还没等、作出反应,便将右臂用力地一挥说道:“好,赶快走!”

  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抗战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1939年任晋西支队司令员。1940年率部进入山东后,任第115师参谋长,1942年任滨海军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士榘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1948年,率领陈(士榘)唐(亮)、陈(陈赓)谢(富治)两兵团一举攻克洛阳。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率先攻入南京。

  陈士榘的父亲陈午霆,年轻时候,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会员,曾经任湖北新军驻武昌十六协统第三十一标第八工程营管带。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率部参加了武昌起义,带领工程营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

  陈士榘的叔父陈雨苍是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地下党员,负责党的秘密电台。陈士榘就是在叔父的影响下走向了革命。

  当时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和先例,军委也没什么具体的指示,工程兵需要什么样的建制,需要购置多少设备,全国该如何布点,这些都需要陈士榘来操持。

  幸亏陈士榘在南京军事学院有着许多的专家同事,每次遇上问题就向他们请教,有时还把他们接到北京的工程兵司令部来。

  经过不太长的时间,我军的工程兵部队就初具规模了。这支部队不仅承担起全军的战备工程任务,还帮助地方修路架桥,开凿隧道,兴修水库。当时哪里出现了险情,无论是洪灾还是地震,是泥石流还是塌方,哪里就会有工程兵的影子。

  一看见他,毛主席立马来了精神:“陈士榘,我找你有要事,郑州黄河铁路桥被洪峰冲垮了,你们工程兵能不能在那里架座浮桥呀?”

  这个时候陈赓又说道:“现在京广铁路已经中断,这条交通大动脉的瘫痪对我们的祖国的影响很大。就是架不成功,作为一次练兵,检验一下我们的装备器材和架桥技术,也是会有好处的。”

  陈士榘被陈赓鼓足了勇气,说道:“我接下任务,就作为一次练兵,我们力争把浮桥架起来!”

  在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的帮助下陈士榘率领工程兵部队终于找到了用石龙锚和铁锚连接的方法,解决了固定门桥的技术难题。

  1956年4月,在总参的办公大楼里正在热烈的讨论中,主持会议的周恩来请来了钱学森来谈我们国家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

  与会的元帅和将军们先是非常惊讶,接着就特别高兴:中国将再也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了。

  钱学森对他笑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陈士榘自信搞两弹是离不开工程兵的,肯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958 年 4 月,又决定成立靶场建设的特殊部队,即“特种工程指挥部”,由陈士榘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8年5月22 日至 7 月 27 日,扩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说:“嘛,就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和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的。”

  两弹工程双双纳入轨道,它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也在工程兵发展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怀着兴奋的心情,陈士榘把工程兵司令员的工作暂时交给徐德操副司令员代管,自己则带着 30 多人由北京飞向大西北。

  这30多人,并不都是工程兵部队的。有二机部、科学物理研究所和工程兵勘察设计部门的专家,还有几位参加核试验基地建设的苏联专家。

  原本导弹试验基地的建设任务原是交给炮兵的。但炮兵司令员陈锡联说炮兵难以完成这个任务,还是由工程兵来搞最合适。

  陈士榘对二机部副部长李觉说,“你们的科研、制造、试验场地、仓库4 大任务,后两项我们工程兵能帮忙。”

  1958年,以第 19 兵团机关和志愿军工程兵指挥部为基础,组成特种工程指挥部机关:陈士榘为司令员兼政委,曾旭清为副司令,黄文明为副政委,赵东衰为参谋长,姚国民为政治部主任,李基为后勤部部长,王云为器材部部长。代号“7169部队”。

  从 1958 年 3 月 30 日军委第一个调令起,先后有 7 个建筑团、5 个工兵团、两个建筑师、两个汽车团、一个工程技术大队、3 个医院、一个通信营、一个勘察队参加施工,配属单位有:步兵某师改建的建筑第 52 师、铁道兵第10 师、通信兵通信工程团、空军建筑第 6 分部,总共约十万大军,投入到了茫茫沙漠中。

  这里的气候燥热难忍,白天在烈日的烘烤下整个沙漠像一个蒸笼,人在沙漠上喝了多少水也觉得口渴。

  没有人敢在沙漠上赤足,躲在荫凉里都觉得蒸得慌。鸡蛋摊在沙漠上一会就被烤熟,放在水桶里的水都成了滚烫的热水。

  到了冬天,寒冷干燥的天气把帐篷里的人冻得瑟瑟发抖,据战士们回忆,他们盖了几层被子,有些时候 胡子 和被子冻得粘连在一起。

  陈士榘形容罗布泊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吃水贵如油,四季穿棉袄”。他和大家一起住在土坯房中刚进驻的时候,4平米的地窝里睡了六个将军。再加上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供给严重不足,吃不饱又缺乏蔬菜,全体官兵靠挖野菜补充。

  “长须长发,棉絮外露,满面土色,嘴唇干裂,目光执着。”这是当年工程兵的真实写照。

  年轻的战士们担心陈士榘身体吃不消,说道:“我们年轻没什么,您已经是五十开外的人了。”

  陈士榘却说:“比起战争年代要好多了,当时今天躺在这里,明天说不定就去见马克思了。”

  罗布泊的黄沙让人难以忍受,大风刮来黄沙遮天蔽日,你的衣服里、嘴里、耳朵里、鼻孔里全是沙子。而且这里经常刮旋风,旋风所到之处,沙尘形成一根根几十米高的沙柱。沙柱所到之处,帐篷被卷跑,人被卷起,连汽车都被掀翻!

  曾经地质队有一位女技术员在帐篷门口看报纸,一阵风把报纸吹跑了,她提着裙子去追,谁也没想到,她再也没活着回来。

  沙漠里没有水,他们只能接雨水喝。一开始每人每天限量两杯水,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地收藏雨水和雪水,但是雨水和雪水里的蚊子特别多。

  陈士榘一开始并不了解这一个情况,端起杯子就把水喝进口中,但是总觉得水里面有啥东西。仔细一看,原来在杯子里有厚厚的一层蚊子,因为已经煮熟,都沉到了水底,但又不好把它们捞出来,蚊子太多了,如果把蚊子都捞了出来,那么水也就所剩无几了。为了珍惜用水,他还是连蚊子带水一起喝到了肚子里。

  陈士榘曾感慨地说道:“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那样艰苦也不曾没有水,现在戈壁滩连水都没得喝。”

  1958年5月,基地开始了建设,可是有关情况需要及时向北京汇报,在北京的、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时不在关注着沸腾的西北大沙漠。于是就需要一条线路将基地和北京连接在一起。

  看着报告和周恩来的批示,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深知,这条全国最长的专用通讯线路无论是数量要求还是质量发展要求,均非一般。

  深思良久,以征询的口气对陈士榘说:“现在国库里只有 5 吨铜线,这是我们唯一的存货。你看怎么样?”

  他说:“要感谢。有了这条好线路,如同你在北京,我也到了你们的第一线!”

  陈士榘回答说:“我们要感谢主席,感谢总理,感谢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很快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生产,第一批中国自制的放射性同位素已经从这座反应堆中产生。

  1959年6月, 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协定,苏方称“中国可以依靠苏联的核武器,不必自己搞。”

  陈士榘气愤地说:“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命运依附在另一个强国的庇护下是断然没有前途的。

  。”工程兵部队,从无到有,克服了各种的自然极端环境,完成了分布在 1.3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 41 个场区,共 2555 个建筑物,包括特种营房、机场、铁路、公路、电力、通信、给排水、设施安装等首期工程。

  ”工程兵提前3年完成了任务,恰好赶在了苏联撕毁协议之前,苏联又不得不按合同规定将全套设备交付我国。

  1960年9月,在苏联撤走的第7天,我国用国产燃料发射的第一枚弹道导弹获得成功。

  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的高级将领。他一手拉着陈士榘的手,一手指着张爱萍说道:

  50年代中期,陈士榘、陈赓、李克农三人送完东欧的一个军事代表团之后,三人决定聚一聚。

  陈赓说:“新街口有一家西安饭庄,陕西风味的,我们离开延安也十年了,到那里回忆一下当年的味道。”

  当时是先结账后吃饭的,当服务员问谁结账的时候,三人面面相觑,身上都没有带钱,陈士榘立马派人回去取钱,这才避免了这场尴尬。

  陈赓接着对陈士榘说道:“你还记得吗,我们长征到达陕北进行整编,为了庆祝长征胜利,痛痛快快吃了一次红烧肉,好像还是你搞到的。”

  陈士榘说:“没错,我当时是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为了那批猪肉费了好大劲。”

  李克农说:“那时我们伙食艰苦,干部战士哪里是吃红烧肉啊,简直是扑在肉上。”

  陈士榘揭了陈赓的老底:“你那时候也是狼吞虎咽啊,你一边吃还一边盯着我脱下来的鞋,吃完饭你把我的鞋子穿走,把你的旧鞋给我留下。”

  1995年,陈士榘已经86岁了,此时他已经复发了几次心肌梗塞,身上出现了浮肿。

  在这一年的生日之前,大家担心这是他最后一个生日。大家都想给他过个生日,认为他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就想摆几桌。

  做好了预算之后就等着他签字了,当有关部门将预算单递给他,问道:“首长,给您做寿,您看还需要添点什么?”

  陈士榘撑起虚弱的身体,看了看预算单,越看越生气:“这是谁让这样搞的?”

  生气地说:“我听说全国公款请客一年就要花去上千亿元,这还了得?人抛头颅、洒热血,可绝不是为自己享受。我们人为官就要像水一样清白!”最后大家还是按照陈士榘的意愿在4月14日生日这一天,让工作人员端来了一坛清水放在了客厅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