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请根据您在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的实际感受,选出您最关切的3-5项重点任务,您的参与是我们改革的动力!
1. 降低企业办理成本:探索实行降低工业、小型仓储类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给企业实实在在减轻负担。
2. 拿地动土“十日结”:通过资源规划和住建部门实行分阶段办理基坑部分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区域评估报告审批时直接应用,企业无需再做相关评估报告(特殊情况除外),推动实现企业拿地到动工10个工作日办结,助力项目提早开工。
3. 设计的具体方案“联评审”:企业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申报要件齐全的情况下,由资源规划部门组织规划设计方案联合会审、现场勘查,提出解决方案,8个工作日内反馈至企业,企业无需多部门提交,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
4. 装饰装修“便捷发”:对于不涉及产权、安全问题的装饰装修项目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企业只需填写“告知承诺书”即完成装饰装修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核发后,住建部门对承诺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企业简化了手续,节约了时间。
5. 外线工程“快速接”:将市政公用接入工程涉及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道路挖掘占用许可、交通组织方案审核等外线工程审批事项做整合,实行“多件事一次办”,企业只需一次申报,就可以完成外线工程涉及的所有审批。
6. 建设事项“掌上办”:开发“工程审批智能助手”模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工程审批热点问题掌上智能问答服务。
7. 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落实“标准地+承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持续扩大区域评估应用场景范围,评估成果动态更新、共享使用。企业拿地后,不需要针对项目再做评估评价,确需进行单个项目评估评价的,由行业部门简化办理。
8. 完善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机制:提升“多规合一”的业务协同功能,共享相关成果,告知企业建设与评估要求,对项目前期策划生成阶段已经符合建设条件清单要求的部分审批事项,对企业简化审批事项和流程,让企业“拿地即开工”,加快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投效速度。
9. 完善土地供应前基础配套设施: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依据拟建项目需要,形成地块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需求清单,由项目所属政府代替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少跑路。
10.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模式:进一步落实全流程“多测合一”改革,推行三个阶段联合测绘,统一相关测绘标准和测绘成果报告样本,实现企业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避免多次委托多次申请。
11.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针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工业生产厂房、仓库等工程建设项目试行单位工程完工验收新模式。对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由工建综合窗口“一口受理”企业申请,通过联合验收后当场出具竣工联合验收意见,企业无需再单独办理完工验收备案。为企业简化手续,节省时间。
12. 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通过信息互通、结果共享实现“四环合一、同步办理”,提升不动产登记办理时效,让老百姓一手拿钥匙,一手领房本。
13. 加快推进“交地即交证”改革:在企业办理用地手续前先行介入、靠前服务,全面实现交地与交证“双同步、零时差”。
14. 探索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在符合标准要求的产业园区内,对同一类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的项目推行环评“打捆”审批,为企业简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手续。
15. 增加保障性住房项目审批流程图:推动“审批场景”标准化,向企业群众公布所有项目审批流程的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让企业对审批流程清楚明了,提高审批效率。
16.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图纸数字化审查: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图纸管理平台,为方案联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供支持和服务。企业不必多次提交各类图纸,减少图纸多次打印等高额费用。
17. 推广建筑师负责制:在全市有条件的开发区推广建筑师负责制,充分的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引导鼓励设计单位或建筑师提供(参与提供)从前期咨询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服务,通过正向BIM设计减少返工、细化工程量指标,有效控制了造价和工期。
18. 推行基于风险等级的分级分类审批制度:对低风险类、一般风险类和高风险类项目,创新分级分类审批模式。对合乎条件的项目,在企业自愿前提下,按照“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的形式办理各类许可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
19. 推行工程担保保险制度:建筑企业可通过保函、担保、保险等方式替代现金缴纳法定的四类保证金,任何单位不得拒绝;探索按照信用等级差异化缴存保证金;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在招投标领域使用电子保函;实现电子保函全过程在线办理,中标人向招标人提供履约担保,招标人应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20. 探索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所有新开工的建筑施工项目必须在开工前完成安责险投保,并在办理项目安全生产监督手续时提供建筑施工安责险保单。将安责险覆盖住建领域建筑施工全体从业人员,发挥安责险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风险防控、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
21. 推广数字化协同设计:培育扶持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应用龙头骨干企业;支持设计企业建立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提高专业协同能力,为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提供支撑,推进工程设计文件数字化交付。
22.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4.0功能:加快推进省市两级业务系统相互连通,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不用跑”;加强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应用,推进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信息实时共享,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数据推送准确性和企业操作便捷性。
23. 开展“体外循环”“隐性审批”专项治理:公布最新工程审批标准事项清单、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实施规范化审批,让企业明明白白申报,顺顺利利获批,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
24. 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通过对企业群众开展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座谈、访谈、收集意见建议等方式,定期邀请“改革体验官”企业代表开展实地观摩,推进政策落地、畅通沟通渠道、健全日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全方面提升企业满意度。
25. 实现事项“数据同源”:企业在不同区县开发区办理的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全市统一。
26. 建立审批“协调机制”:建立完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协调会议机制,帮企业击破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提升公司项目申报便利度。
27. 优化项目“绿色通道”:完善市、区两级政务大厅“绿色通道”功能,及时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审批、建设齐头并进,为企业节省审批时间。
28. 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培育推广10个以上“建筑师负责制”项目、跟踪服务10个以上“两新一重”“秦创原”“专精特新”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100个以上项目、帮办代办100个以上项目,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企业获得红利。
29. 创建“项目管家”品牌:持续提升帮办代办标准,为企业项目量身定制,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档”“一案一例”,全力打造我市工建领域帮办代办“项目管家”品牌,让企业在西安,放心投资,安心办。
如果您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还有别的的意见建议,也请您热情参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