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

中央“叫停十二省基建”地方各级政府热衷于基建投资的原因

发布日期:2024-12-25 08:40:11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基建顾名思义就是基本建设,主要有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地铁、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港口以及电力、水利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我国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为了拉动经济而进行重复无效建设,从而增加新的负债,中央叫停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建,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基建投资直接增加GDP,基建投资也可拉动消费(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发放更多的工资,从而带动消费),基建投资后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如带动制造业上、中游原材料行业)和资金多次周转,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引发多倍投资(包括利用银行贷款来投资)推动生产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GDP。

  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待就业,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需要再就业,还有许多退伍军人以及残疾人需要安置。若无法搞好就业,就会引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指责,面临舆论压力。

  中国人一贯好面子。不能实际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要踏雪留痕,做几个高大上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前些年就有北方某城市因为缺少高楼大厦,所以建造临街房子临街一面独墙,画上假窗户,把三、四层矮楼化妆成高楼大厦。

  一些地方官员出于攀比心理,不能够做到量力而行,举债搞基建,只要是别的地方有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工程,自己不考虑本地政府的“家底”和还债能力,都想争取项目搞基建,和别的地方看齐甚至想超过。

  各级政府领导都有任职期限,比如省级为五年。各级政府都要进行换届选举。“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官员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有所作为,能够行使权力。但是如果官员负责的基建没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或者项目属于重复建设,或者出现负债无法偿还,他们又不需要承担多少责任,一旦自己换届后工作调动到异地为官,就由下届政府官员负责承担还债责任。

  五,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盲目乐观,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结婚率降低、离婚率提高、出生率减少、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快速消失,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基本没潜力的真实的情况,还有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时局动荡的外部环境。

  全国有一千多个县(县级市、区)依靠卖土地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给公务员和“事业编”发工资、奖金。

  银行出于自身增加贷款并同时增加存款(包括暂未使用的财政资金和贷款派生的存款)的目的,怂恿政府官员增加基建投资、增加基建项目,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与考核业绩。

  地方政府官员有恃无恐,认为基建项目是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万一出现资不抵债等情况,会由中央人民政府承担,国务院会想方设法,如增发国债或增加地方专项债限额。

  当然,在越来越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下和越来越严格的监督下,这样的一种情况慢慢的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