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信息

82年坚决裁掉铁道兵陈再道有异议是怎么样回答的?

发布日期:2024-12-23 02:44:04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1982年1月31日,铁道兵司令陈再道走进的办公室,他直接了当地开口发问:“大家都说铁道兵要被撤掉,和军队脱钩了,这是真的吗?”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回答说:“是的。”紧接着,给陈再道解释了这其中的情况。

  几天后,陈再道在铁道兵常委会上发言,向大家公布了这一条消息:“已经拍了板,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要脱下军装,与军队脱钩,其中基建工程兵撤销,而铁道兵则并入铁道部。”会议开了一天,大家在会议上积极讨论着,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这是党中央和军委的决定,那我们就坚决执行,但是大家一致建议:保留铁道兵,以铁道兵党委集体的名义,呈报给。

  1982年2月12日,副总参谋长张震通知陈再道来办公室,陈再道带上了吕正操、旷伏兆两位政委一同前去谈话,他们进门后,就向张震提出了请求。陈再道率先开口:“小平撤掉铁道兵的决定,可还有商量的余地吗?”

  他身旁的吕正操也马上说到:“部队就是战士们的家,战士们的感情都很深啊,希望再考虑考虑啊!”张震早就猜到了他们要说什么话,其实今天找他们来也还是为了讨论这件事,在看到他们请求的报告后,张震表示,自己一定会转交给。

  答案是否定的,面对铁道兵们的请求,一句话就让陈再道与铁道兵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裁撤的结果。

  到底为何如此坚决地裁撤铁道兵?他又说了些什么呢?这还要从铁道兵的起源说起。

  铁道兵的前身是东北人民护路军,1946年5月25日,沿着中长铁路向北进犯,护路军头领苏进奉命率兵炸毁松花江大桥,阻止敌人过江。在任务完成后,他们乘车返回哈尔滨,一下车就看到了墙上张贴的布告:任命苏进为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主要负责指挥、调度军事运输事宜以及维护铁路安全秩序。

  铁道纵队成立后,全力抢修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支援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从此,“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道哪里”成为了铁道部队的口号,在解放战争时期,铁道部队全体官兵与铁路工作人员齐心合作,胜利的完成了抢修任务,恢复了战争时被军破坏的多条铁路干线座,确保了后勤物资的顺利到位、为南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仅如此,铁路的畅通也为战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初期的时候,国家对铁道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扩编、缩编改革,也正式成立了司令部,铁道部队整体运行变得更规范化。1950年11月,铁道部队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这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为了减少朝鲜方面的负担,我国志愿军所需要的武器弹药等装备以及食物、棉衣等后勤物资全部由国内转运。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志愿军没航空兵参战,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空中战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把炸毁铁路运输线路切断志愿军后援作为他们战略的重要部分。

  此时我们处于极度被动的境地,我们没办法在空中阻止敌军的袭击,但是志愿军铁路补给线是一定不可以被切断的,因此铁路处在了一个不断被炸断又不断被修复地循环。在战争持续的三十三个月中,敌军集中了几乎百分之七十的空军力量,对我们的铁路进行疯狂的轰炸,总共出动飞机58967架次,对铁路线万枚。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相当于在通行的铁路上每七米就会遭遇落弹一枚。雪上加霜的是,1951年的夏天,朝鲜爆发了洪水,轰炸与洪水的双重夹击,让铁路的抢修变得更难上加难。

  在超长的运输线上,铁道兵成为了志愿军在前线的保护者,志愿军铁道兵们发扬了顽强奋斗、不怕困苦与牺牲的昂扬战斗精神,共计抢修、抢建桥2294座次,延长129公里;并新建铁路213公里,取得了反轰炸和抗洪斗争的胜利。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成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关键一环。

  就连美国空军都被铁道部队的精神所感动,空军发言人感慨道: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其他同盟国的战斗机都在不停地轰炸的铁路,然而北朝鲜仍然有火车在运行。美军以强悍火力闻名的范弗里特也曾这样评价我国的铁道兵:中国的铁道兵部队,是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假如没有铁道兵部队,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不可能取得胜利。

  援越抗美战争中,铁道部队与美军进行了第二次交锋,中国铁道兵冒着美军疯狂的轰炸,为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抢修、抢建铁路、公路,再次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执行越池大桥的抢修任务时,第一支队遭到了美军数十架飞机的轰炸,三十多名战士负伤、牺牲,但没人因此退缩,官兵仍旧坚持抢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能够安全进行,排长高守成在拆除定时炸弹时光荣牺牲,班长王登高马上顶上去继续完成拆弹任务,经过14个小时冒死奋战,所有定时炸弹都被拆除掉,铁道兵顺利完成了抢修任务。

  在这场战争中,铁道兵们用生命换取了越南国土的和平,数百人长眠在了异国他乡,正是这种破除一切困难的排山倒海革命精神,让他们在铁道上辛勤奋战,为战争的胜利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决定修建一条铁路,来沟通我国南部对外的通道,名为“成昆铁路”。然而,这是一项无比艰巨任务,原因无他,成都与昆明之间的地形极其艰险,不仅隔着许多山脉,还有一望无际的云贵高原,无论从设备、原料运输还是人员体质上看,施工难度都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在这一片区域修建铁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苏联的专家这样认为:“就算是这条铁路建成了,也敌不过大自然的风吹雨打,一定会变成一堆无用的废铁。”

  然而,中国铁道兵不信这个邪,整整十二年的时间,他们付出了无数的生命和鲜血,真的建成了这条不可能的铁路。

  十二年,没有一点重型机械,他们只靠最原始的力量,一个人、一支风枪、一把铁锹,以及一辆辆小推车,硬是将这条被称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修建完成。无数的铁道兵牺牲在这条成昆线上,一千一百多米的距离,竟有二十二座烈士陵园,每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都在为这些珍贵的生命而哀鸣。

  1964年,华罗庚来到修建完成的成昆铁路,他非常感慨:“我可以计算出一道道数学难题,但是我永远都无法计算出铁道兵战士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啊!”是的,正是铁道兵战士用他们对国家无比崇高的爱意,战胜了艰险的自然环境,最终向世界证明:没有中国人克服不了的苦难,没有中国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战争时期,铁道部队为胜利开辟道路,和平时期,他们为祖国的基建工程,完成了许多奇迹般的工程。但是随国家的发展,我国为实现军队现代化、科技化的要求,进行了多次裁军。1981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表示,精简部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关系着国防建设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精简部队必须像搞革命一样,一次到位。

  何正文就是裁军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他在军队的时间长,从1974年开始就担任副总参谋长,对各个军队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不久后,何正文就向提出了裁撤铁道兵的计划,这当然并非是空穴来风,这个想法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首先,绝对毋庸置疑的是,铁道部队是一支极为优秀的队伍,在朝鲜战争时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战争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建设时,更是少不了铁道兵的身影。

  目前铁道兵的数量非常多,已超越了五十万,但国家发展的时期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就不同,在改革开放的现阶段,一些铁路建设、运输的任务可完全由国民市场完成,这可以很好的激发市场的活力。而铁道部队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战时的任务,从军队的长远发展来看,可以被裁撤。

  1982年4月8日,陈再道面对着桌子上的,心中无比沉重。这是一封简单的文件,却关系着几十万铁道兵的命运,文件上醒目的几个大字:铁道兵部队退出中国序列。让这位73岁的老人有些不知所措,其实在决定要裁军之时,他就已经想到过这样的结局,可真正面对时,仍旧不免难过。

  同陈再道一样,当这一条消息传出去后,无数的官兵都难以接受。这是他们战斗、生活了多年的地方,每个人对铁道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铁道兵为了中国的和平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下子被撤,大家都接受不了。就连司令都建议,不如把铁道部队拆开,分到各军区去。

  但对于撤销铁道部队的想法很坚定,因为国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而军费开支现占国家支出的六分之一,比重过大,一定会拖后经济建设的脚步,裁军是必然的。而且铁道部队的使命已完成了,裁军也还是为了国家的发展,铁道兵部队必须全部转业。

  陈再道也明白,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但是战士们实在割舍不下部队,于是他决定和吕正操再向上面写一份报告,最后试一下,这也就是开头他们在张震办公室“求情”的一幕,为了改变中央的决议,陈再道还在报告中表明,铁道部队自己能支持其运转,不花国家的钱,不给国家添麻烦,希望能把铁道部队保留下来,而且,万一将来国家打仗,一定用的上铁道部队。

  在漫长的一个月后,陈再道终于接到了军委秘书长的电话,紧接着,陈再道来到了的办公室,焦灼的等待着铁道部队命运最后的宣判。一见面,二人的心情都十分的沉重,开门见山对陈再道说:“陈司令,小平已经了解了你们的意见,但是他非常坚决,表示一定要撤掉铁道兵,裁军必须要干净利落,没有商量的余地。”

  也是在战场上走过来的老将,何尝不能感同身受战士们不愿与部队分离的心情,对于铁道部队的请求,只回答了一句:“只要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回到社会与人民的身边,也能够发光发热,做出贡献。

  虽然铁道部队被撤销了,但是铁道部依旧在,战士们虽然离开了军队,但是他们依旧能从事热爱的铁道事业、他们心中所流传的铁道精神永远都在。

  这一句话,抚慰了铁道兵的心,他们重燃了斗志,满怀希望的憧憬未来的生活。如今,铁道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不畏牺牲,冲在最前,他们所创造的光辉历史,将永远被共和国铭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