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信息

【48812】塞外草原谱新曲|包钢:永不磨灭的赤色基因

发布日期:2024-08-24 19:43:34作者: hth华体育app官网登录

  “咱们像双翼的神马,奔驰在草原上,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世的人,许多都是听着《草原晨曲》长大,在那了解而又昂扬的旋律中,不由让人们回想起那个年代的包钢斗争故事。

  6月27日上午,“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扬活动采访团的媒体记者走进包钢集团,了解全国各族儿女“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光芒年月。

  1958年,在党中央“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召唤下,来自22个省55个城市的8万多名建造者齐聚包头,发明了平地起高炉、荒漠变钢城的人世奇观。60多年来,“齐心协力建包钢”的赤色血脉代代传承,“各族儿女心连心”的生动实践不断拓宽,从旧日的水旱码头开展成为闻名遐迩的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绿色硅都,为共和国完成钢铁梦、铸造国之重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齐心协力建包钢”是包头这座城市永不磨灭的赤色基因,是刻入包头各族干部群众灵魂深处的永久回想,更是鼓动包头在全方位建造“榜样自治区”实践中持续走在前列的猛进动力。

  本年90岁的葛桂林,19岁入厂,一干便是40年,离休后仍然在包钢关工委任职,把终身奉献给了包钢,包钢人亲热地称他“葛老”。提及包钢建造初期的峥嵘年月,葛老还记忆犹新。

  葛老回想道:“全国各地的资料来了,建造大军来了,一时间,国家部委、人民军队、各省市及各企业纷繁伸出帮助之手,均匀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资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很多专家、工程技能人员和建筑工人,源源不断地从祖国的五湖四海会聚到包头,终究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远地方,和当地各族群众一同战风沙、斗酷寒,投身炽热的生产建造傍边。”

  据1959年10月份计算,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城市,727个单位分别从人力、技能、物资等方面对包钢建造给予了全力支持。其间,规划单位40个,设备生产单位329个,援助资料的单位291个,供应方面的单位41个,运送方面的单位26个。

  就这样,在全国援助的热潮下,包钢的建造以超凡的速度进行着。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榜首炉铁水,比原计划提早了一年。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从此,内蒙古草原完毕了“寸铁不产”的前史。

  当年,包钢一号高炉荣誉炉长刘志祥决然抛弃到清华大学进修的时机,来到祖国北疆,成为包钢榜首代建造者,与8万多名创业者一同奋战,敞开了内蒙古工业开展的先河。现在,刘志祥家三代11口都是“包钢人”,先后在包钢不同作业岗位上勤奋作业。

  在国外留学8年的刘志祥外孙徐光远挑选回国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后。不是“包钢人”,却有“包钢情”的徐光远,让当年抛弃清华的刘志祥就这样和清华大学再续前缘。刘志祥白叟虽已去世,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赤色血脉赓续不朽,徐光远承继白叟的遗愿,持续尽自己所能为新年代包钢的建造贡献力量。

  65年后的今日,一号高炉仍在执役,展现着我国工业强壮而耐久的生命力。昂首瞭望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白叟”,矗立在湛蓝的天幕下,历经沧桑,洗尽铅华,却不曾“退役”。她不只见证了共和国建造、民族工业开展的光芒进程,还不断丰富开展着“齐心协力建包钢”这一名贵精神财富的年代内在。

  从最初的一片荒芜到现在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一代又一代的包钢人,紧紧跟上国家和年代的脉息发光发热,包钢不只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开展的光芒进程,也谱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籽心连心的生动赞歌。包钢也先后5次被评为国家级、接连9次被评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前进榜样团体。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